【資料圖】
眼下正是夏種時節,江蘇各地通過農機“黑科技”助力播種,截至目前,全省水稻播栽已近六成。
在蘇州昆山市巴城鎮的高標準農業基地里,無人駕駛插秧機正在田間來回穿梭,留下一行行整齊劃一的秧苗。無人駕駛插秧機搭載北斗導航駕駛系統,在車載終端完成定位和參數設置后,系統自動規劃最優的插秧路徑,在田間進行精細化插秧作業,技術人員還可以通過手機遠程控制機器的啟動和熄火。
蘇州昆山市巴城鎮農地股份專業合作聯社馮健說:“相較于傳統插秧機,無人駕駛插秧機只要設定好航線,就可以持續不間斷的插秧,減少了一半的人工成本,更規范了行距和深度,最大限度的保證秧苗后期的存活率。”
這兩天,鹽城市建湖縣顏單鎮正清家庭農場里,7000畝的水稻田已開始插秧工作。農場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農場96臺套農機都在地里不停地忙活著,每天機插秧的面積超過400畝。
鹽城市建湖縣顏單鎮家庭農場負責人徐揚健說:“按照目前的進度,預計在6月28日之前完成,相比往年要早到三到四天。”
插秧時間縮短,得益于農場多年來對農業機械化的投入。今年,農場又增加投入70萬元用于農機智能化改造,從自動化育苗到無人插秧機,從蟲情監測到無人機植保,嘗試實現全程自動化控制。三夏大忙期間,農場還通過引進大型旋耕機整地、聯合收割機、自動打草機等科技化手段,將機械化生產貫穿農業種植全過程,僅人工就減少了80%,每年節約人工成本超過20萬元。近年來,顏單鎮大力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全力推動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發展,保障糧食豐產豐收。據全省農情調度,截至6月19日,全省水稻播栽1983萬畝、進度約59%。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李明洋 郝朦 昆山臺 建湖臺 編輯/劉璐)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