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是第33個全國土地日,徐州作為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的“尖子生”,2021年以來,全市有效增加耕地面積約2.44萬畝,耕地保護工作連續兩年位列全省第一。
徐州是如何讓“寸土”長出“寸金”的?先來看看這張成績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守住紅線 讓糧田變良田
江蘇耕地保護看徐州,徐州耕地保護看睢寧。
2022年睢寧實有耕地156.51萬畝,超出上級下達的150.93萬畝耕地保有量任務。耕地保護的秘訣在哪里?
在守牢耕地紅線,防止“非糧化”行動中,2021年睢寧縣姚集鎮將故黃河兩側200多畝沙土地全部復墾為耕地,并進行土壤改良,修建管涵利用故黃河引水、排水,建成高標準農田,收成越來越好,農民都嘗到了種地的甜頭!
陳井村2019年進行農房改善集中居住后,耕地面積增加了近400畝,全部實行機械化耕種,田間道路硬化,農民擺脫了“泥腿子”形象,種地積極性越來越高。
作為擁有913萬畝耕地面積的農業大市,目前我市已建成高標準農田690萬畝,讓糧田變良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有效保障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飯碗”越端越牢。
盤活資源 向空間要效益
夏日炎炎,位于邳州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長城汽車(邳州)核心零部件基地,生產車間像天氣一樣火熱。作為徐州市重大項目建設標桿,占地1200畝的長城汽車(邳州)核心零部件項目2022年2月簽訂合同,當年9月便實現投產運行。
當年簽約、當年投產、當年見效,未占用任何耕地,是這個項目值得稱道的兩大亮點。這個地塊原是2018年招引的一個項目,因多種原因成為“僵尸企業”,造成廠房閑置、用地低效。去年通過增容技改、升級改造,土地利用率提高了1.2倍,地均固定資產投資強度提高了3倍。
在邳州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三期,6棟四層高標準廠房建筑面積達20.4萬平方米,已吸引格雷博等4家企業入駐。原來一片土地只能落戶一家企業,現在能容納四家或者五家,高標準廠房實現了土地增效,助力經濟發展。
目前徐州全市已建成標準廠房面積2732萬平方米,其中高標準廠房面積為611萬平方米,極大地緩解了用地緊張的矛盾,優化了資源配置,培育了產業集群,促進了中小企業發展。為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我市又提高新上項目投資門檻,明確要求新上工業項目容積率不得低于1,國家級開發區新上工業項目地均固定資產投資不低于400萬元/畝、達產后畝均稅收不低于20萬元/年。
政策引領 壓實責任算大賬
“尖子生”驕人“成績單”的背后,是一攬子政策、舉措的制定與不折不扣實施。
近年來,我市相繼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實施意見》《徐州市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徐州市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推進徐州市工業用地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壓責任、算大賬、抓整改。
一方面實行“長牙齒”的保護力度,一方面還要實施補償激勵。徐州市及各縣(市、區)均出臺了耕地保護激勵文件,據統計,2021年以來,全市累計發放激勵資金0.86億元,調動了各方保護耕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市耕地“非農化”情況基本杜絕,“非糧化”問題逐年遞減。
自然資源部6月14日在新聞發布會中提出,要穩妥有序落實耕地進出平衡。規范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徐州在占補平衡方面成績同樣出色:2021年以來,全市累計完成各類土地整治項目2.69萬畝,有效增加耕地面積約2.44萬畝,確保了耕地面積總體穩定、質量提升,市域內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好地如何用在刀刃上,讓“寸土”長出“寸金”?徐州將加強規劃管控引導,探索統籌城鄉發展的節約集約用地新路徑。
寫好節地綠色文章
守牢耕地紅線
讓“寸土”長出“寸金”
徐州交出了一份
生產空間集約高效
生活空間宜居適度
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