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盛夏時節,草木蔓發、杉木成蔭的金湖水上森林公園,水光瀲滟、游人如織,眾多省內外游客將這里作為夏日避暑觀景圣地,來此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好;
島嶼星羅棋布,湖面碧波蕩漾,鷺鳥翩然飛舞……風光旖旎的白馬湖國家濕地公園,獨具江淮風情的蘇北水鄉淺水草型湖泊濕地風貌,成為無數人心中向往的“詩和遠方”;
……
近年來,淮安市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以打造“綠色高地、樞紐新城”為引領,以創建國際濕地城市、開展生態碧水三年行動為抓手,持續加強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讓大美濕地成為人民群眾共建共享的綠色空間。
積極構建濕地保護體系。頒布實施《淮安市濕地保護條例》,為保護管理濕地資源和保障濕地生態系統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據。將濕地保護納入市國土空間規劃,建立濕地保護綜合考核評價制度。編制完成《淮安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將濕地等生態空間調入自然保護地范圍,自然保護地內濕地生態空間面積占比80%以上。建成國家濕地公園2個、省級濕地公園1個、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2個、市級濕地自然保護區2個、濕地保護小區56個,積極構建全域濕地體系。將小微濕地建設與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黑臭水體治理等結合,共建小微濕地示范項目24個。
扎實推進濕地修復治理。依法開展濕地違法問題整治,強化多部門聯合執法和協同辦案,探索建立“定點派駐+巡回檢察”機制,構建濕地、森林、河湖、土壤、礦產等多維立體保護格局。綜合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河湖綜合整治等,入選全國首批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市。持續推進洪澤湖、白馬湖等重點湖泊濕地生態保護恢復,全面提升水體水質,擴大湖泊蓄水面積,累計新增濕地保護面積約2.5萬公頃。其中,白馬湖累計投入60億元,著力打造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知名國際重要濕地、一流國家濕地公園,并獲評首批省生態文明建設典型。持續建設動態濕地智慧監測。大力發展濕地智慧監測網絡體系以實現信息化、智能化的濕地監測管理。白馬湖國家濕地公園構建數字化智能監測體系,建設鳥類觀測站,設置水質監控監測設備、浮標在線監測設備等,配備監測船和視頻監控系統。洪澤湖東部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建設濕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建成綜合實驗樓,內設實驗室、標本室、智慧監測室、樣品準備室、儀器設備和試劑存放室、檔案室等,建成25米綜合觀測塔1座、氣象觀測場1座、地上水監測井1座、綜合實驗室1個,建設野外樣地17個,土壤監測樣地7處,水文、水質監測點7處,視頻鳥類監測樣地3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