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錫市惠山區積極探索“智慧交通”建設,用科技手段激活行業發展動能,用信息化技術為“四好農村路”建設提供“芯”力量。
上線“信息平臺” 農路管養“一目了然”
(資料圖)
圍繞轄區農村公路路產設施多、分布范圍廣的現狀,惠山區積極推行“智慧管養”新模式,開發建設“農村公路智慧管養平臺”,全面提升了農村公路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力推動惠山“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農村公路智慧管養平臺綜合利用GIS、大數據、5G網絡等信息技術手段,融合惠山區農村公路基礎信息、管養信息、路長制信息等多源、多維數據,整合形成數據動態更新、智能查詢、多維展示的建、管、養、運“一平臺、一終端、一張圖”。同時,建立了分級分類的片區管理體系,通過路長制網格化管理,確保路段實現定期巡查,問題得到及時處理;此外,PC端與移動端還可互聯互通,自動記錄巡查過程詳情及軌跡,實現養護巡查工作流程的自動化管理。
平臺集項目建設、公路管理、路政巡查等特色功能為一體,全區823公里農村公路、479座橋梁的數據信息可一“屏”掌握,基本實現農村公路和交通設施可視化、信息化管理全覆蓋。
安裝“哨兵系統”交通安全自動守護
進一步貫徹落實農村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減量控大”總要求,試點應用農村公路干支路雙向預警系統-“哨兵系統”,有效化解交通事故風險隱患。目前,該系統已在陽山鎮桃源南路山南頭村投入使用,效果良好。
“哨兵系統”由雷達感應端、LED 顯示屏、主動發光標志以及軟件控制平臺控制系統組成,通過多目標雷達感應技術自動檢測是否有行人、車輛等匯入。當前方有障礙物,則實時向主路側的安全設施傳送觸發信號,LED屏顯示“行人匯入、減速慢行”信息,交叉口警告標志由黃閃變為紅閃,對人流、車流進行預警提示。對保障夜間及惡劣天氣行車安全也具有輔助作用,全天候把守路口的它,讓交通安全管理更智慧、更高效,今后將在全區農村公路村道口及相關隱患點位推廣應用。
啟用“自動除冰雪系統”特殊天氣保通利器
道路積雪凝冰是冬季公路養護長久以來的“痛點”,不僅給出行帶來了安全隱患,更對保通保暢工作有著嚴峻考驗。為有效保障惡劣天氣下公路的安全暢通,惠山區啟用了“戰風雪新式武器”——雙向自動消冰除雪系統。
該系統依托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將路面前端識別與遠程設備進行聯動,可對重點路段的路況信息、限速信息、通行信息等多要素進行全天候的狀態感知和風險預警,輔助制定路段管控策略,保障安全出行。
作為342省道智慧公路試點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消冰除雪系統建設在312國道、342省道共線段。此路段周邊物流企業和城鎮集聚,交通流量大,貨車比例高,以往碰上雨雪天,養護人員須24小時待命上路鏟雪。啟用消冰除雪系統后,不僅能在冰雪天氣自動噴灑融雪劑進行消冰除雪,還可支持夏季的灑水降溫,減小路面損害,全面提升了重點路段和特殊時段的交通運行安全度和暢通度。
應用“道路動態稱重系統”治超監管乘“云”駕“數”
面對傳統人力治超無法滿足現有執法需求的形勢,惠山區進一步強化科技賦能,創新推出“互聯網+”科技治理模式,打造“全覆蓋”、“全天候”信息化科技治超網絡,逐步健全“企、車、人”源頭監管數據信息庫,在相關運輸節點布設動態稱重監測設備,快速識別、精準打擊超限超載運輸車輛,形成對轄區內貨運車輛超限超載運輸違法行為的有效威懾。
據悉,“道路動態稱重系統”依托“云監控+大數據”, 可以對貨運車輛進行快速稱重檢測、車牌自動抓拍識別、視頻全面監控、車輛引導等。目前,惠山區已投入使用4套不停車動態稱重檢測系統,主要安裝在惠澄大道(雙向)、和志公路(雙向),對從江陰、常州方向進入我區道路的超限超載運輸車輛,不停車稱重檢測系統可實現24小時連續監控。通過科技元素的應用,推動超限超載運輸車輛治理工作從“人盯人防”轉變為“科技監管”,執法監管效能得到有效提高,為維護當地百姓的出行安全和道路暢通保駕護航。
惠山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智慧交通建設,推動“農村公路+科技”發展,促進農路管養向科學化、專業化和預防性邁進,讓“四好農村路”插上騰飛的科技翅膀,更好地保障百姓安全、服務群眾出行。
(來源:江蘇廣電無錫中心站/路明杰 惠山交通運輸 編輯/張泉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