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路口改造后效果確實好,安裝了路緣石、標志牌,現在走起來挺安全的。”家住南通市海門區三萬線與瑞民線路口附近的瑞祥村村民王大爺笑著說。日前,海門區路長辦在該路口完成的基礎設施精細化提升改造,有效提高了農村公路平交路口安全水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基礎設施提升精細化
此前,三萬線與瑞民線路口的三角島與路面無分隔,車輛轉彎容易駛入三角島綠化帶內,不僅損壞綠化帶,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前期,海門區路長辦開展隱患排查,對該路口易肇事情況進行分析研判,決定采取增設路緣石、警示牌的辦法進行提升改造。此外,為防止夜間光線昏暗,司機行車視線受阻,養護人員還對增設的路緣石涂刷黑黃漆,警示過往司機,提高了夜晚行車的安全系數。
三萬線瑞民線交叉口的設施精細化提升是落實農村公路安全防護能力提升,強化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的縮影。近年來,海門區已累計投入6500萬元,實施生命安全防護工程650公里,封閉公路沿線中分帶35處,整治改造提升平面交叉口6處,整治農村公路沿河路段、道路交叉口等重點隱患路段1500余公里。海門區農村公路的路域環境和安全防護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隱患排查治理常態化
夏季綠化生長比較快,農村道路路口因為綠化生長茂盛,導致車輛駕駛人員視距不佳,也是交通事故發生的一大原因。海門區路長辦組織人員對全區500公里國省縣道交叉口三角視距綠化遮擋的隱患開展專項排查,發現一處,處置一處,立行立改。同時還對農村道路上的交安設施、易積水路段、路面病害等分別進行了“拉網式”專項排查和動態排查,避免因夏季高溫多雨影響路面通行,造成安全事故。
去年以來,海門區深入開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持續推進農村公路隱患排查整改進度,落實常維護、常排查、常整改的長效隱患治理機制。據了解,今年海門區共排查國省縣鄉村道隱患共463處,完成處置462處,整治率達99.7%,及時消除了道路安全隱患,實實在在地提升了當地群眾的安全感和滿足感。
黨建引領管護全員化
今年是海門區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綜合治理年,海門區路長辦以黨建為引領,推動與鎮村建立黨建聯盟。在黨建結對共建中,探索“黨員+群眾”農村公路共管共治新路徑,充分運用“路長制”工作機制,組織黨員干部、道路專管員、民間路長等帶頭進行巡路,主動發現上報道路存在的隱患點,以點帶面推動當地村民也加入農村公路管護隊伍中來,形成了“黨員示范、干部帶頭、群眾參與”的良好氛圍,村民愛路護路意識有了提高,道路通行水平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下階段,海門區路長辦將繼續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緊盯安全風險突出的隱患點位,堅持常態化隱患排查治理,不斷推動完善道路基礎設施,消除源頭安全隱患,切實筑牢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防護墻”,努力創造安全、有序、暢通的道路交通環境。
(來源:海門融媒體中心 編輯/俞思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