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意見》,重點以“五大計劃”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并提出構建江蘇各地協力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新格局。
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既是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題中之義,也是江蘇為全國發展探路的重要內容。幾年來,江蘇牢牢抓住這個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一帶一路”交匯點為定位,積極探索新的路子,在“一帶一路”建設大局中貢獻江蘇力量。
去年11月23日,《關于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意見》在婁勤儉主持召開的省委常委會會議上討論。“要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著力解決好重大項目、政策扶持、投資環境、風險管控、安全保障等問題”“要上下聯動,充分調動各方面參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積極性”…… 會議中提出的這些要求,突出加強系統設計、統籌謀劃,又強調腳踏實地、協力合作。
23天后召開的省委常委會會議提出,我們既要立足當前,也要著眼更長一個時期,做好承前啟后的大文章。其中之一的要求就是要牢牢把握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的重大機遇,加強規劃對接和實踐探索,2019年要圍繞“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更大力度支持戰略支點城市建設,在產業布局調整、生態修復上見到明顯成效。
在重要會議上被頻頻提及,“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召開會議,在項目推進上,江蘇的勁頭也不小。
去年12月14日,省委、省政府在“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戰略支點—連云港舉行全省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會。婁勤儉出席并宣布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千億項目集中開工,省長吳政隆在推進會上講話。這個推進會放在連云港舉行,其用意也很明顯。
而在此次推進會前的一個多月,婁勤儉用了兩天時間在連云港調研,在對這個城市的寄語中,他要求連云港致力打造有影響的區域發展中心、重點產業中心、綜合樞紐中心,努力成為“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強支點”。
今年1月3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對外開放大會。婁勤儉強調,要從40年的歷程中汲取繼續前進的力量,在新的起點、更高層次上,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為總攬,推動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努力在全國率先建成開放強省。
5天后,在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上,省委書記、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主任婁勤儉對外事工作如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作出要求,比如要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強化系統思維;要發揮好國際友城平臺作用,重點在“一帶一路”沿線和與我省互補性強、合作前景廣闊的地方發展友城關系等。
1月13日,婁勤儉在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在新起點上擴大開放必須扎實做好“全方位”“高水平”的文章,把“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作為最大抓手、最大機遇、最大平臺。
成績單亮眼
正是全省上下高度重視,“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多點開花。據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發布的信息,去年江蘇產業園建設、友城建設等取得明顯成效。
涉外園區建設方面,江蘇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和綜合保稅區數量是全國最多的。
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園是國家目前唯一明確的“一帶一路”產能合作園區。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被譽為“中柬務實合作的樣板”。
人文交流方面,江蘇也拿了一個“全國冠軍”。
目前,江蘇與58個國家和地區締結315對友城,數量居全國首位,其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締結友好城市92對。去年11月,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與紅豆集團聯合申辦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工商學院獲批,這是中國首個校企合作股份制海外大學。
互聯互通方面,港口通過能力大幅提高。
連云港戰略支點作用進一步凸顯。截至去年12月15日,港口新開近洋、內貿、海河航線各2條,集裝箱航行總數破60條。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獲批全國唯一的糧食過境運輸口岸,與霍爾果斯口岸共建“無水港”運營良好,連云港綜合保稅區成功獲批。值得一提的是,8月初冰級船“天恩號”從這里啟程,取道北極東北航道,跨越北冰洋前往歐洲,開啟了“冰上絲綢之路”。
2月18日,江蘇2019年1月外貿成績單出爐。1月實現外貿進出口3706.5億元,同比增長5.6%,實現了開門紅。其中,江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呈現大幅增長,江蘇對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分別實現進出口101.3億元、98億元、86.8億元和46.5億元,增幅分別為48.8%、23.6%、24.5%和23%。在“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下,江蘇不斷拓展外貿“朋友圈”。
重點實施“五大計劃”
成就得之不易,更關鍵的是,接下來的路該如何走?回到《意見》本身,其中明確實施的“五大計劃”是未來建設的“指南針”。
這“五大計劃”是:國際綜合交通體系拓展計劃、國際產能合作深化計劃、“絲路貿易”促進計劃、重點合作園區提升計劃、人文交流品牌塑造計劃。
實施國際綜合交通體系拓展計劃,旨在加快交通網絡建設。
鐵路方面,全力推進沿海鐵路大通道建設,確保“十四五”初全線貫通。加快構建對接上海、聯通中西部地區的沿江鐵路大通道,南沿江鐵路力爭2022年前建成,北沿江高鐵力爭“十三五”期間開工、2025年前建成。加快連徐高鐵建設,力爭2021年前建成,推動陸橋沿線地區高效聯通。港口方面,加快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及碼頭工程建設。發揮長江12.5米深水航道優勢,加快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建設。大力推進通州灣港區建設,加快航道、碼頭、集疏運體系建設,積極開辟遠洋航線,強化與太倉港聯動發展、一體化經營。航空方面,以東部機場集團組建為契機,優化全省航空網絡布局,加強省內機場航空資源整合,在開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航線、加強與國外航空公司合作等方面取得更大進展。提升服務“一帶一路”的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加快“數字絲路”建設。
實施國際產能合作深化計劃,搶抓國際產業分工深度調整機遇,有序推動有實力、有意愿的企業“走出去”拓展海外發展空間。
引導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新型電力、船舶和海洋工程等裝備制造企業,積極參與非洲、拉美等地基礎設施建設,多渠道承攬重大工程項目,開展產業合作試點。引導輕紡、石化、冶金、建材、新能源裝備等企業,到東南亞、中亞、非洲等國家和區域建設生產基地,開拓新的市場空間,有效釋放優勢產能。同時,培育壯大跨境產業鏈。聚焦國家鼓勵的境外投資方向,支持企業整合國際優質要素資源,積極參與境外并購,建立境外生產基地,設立境外研發機構、設計中心和高新技術企業,融入全球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營銷服務鏈條,提升核心競爭力和跨國經營能力。鼓勵企業建立境外營銷網絡和服務體系,推動跨境物流支撐體系建設,鼓勵有條件的物流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建設海外倉、邊境倉等物流設施。深化與重點國家的重點領域合作,不斷完善江蘇“一帶一路”產業技術創新合作伙伴網絡。
實施“絲路貿易”促進計劃,多元化開拓國際市場。
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商會、協會和會展機構等交流合作,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沿線國家舉辦的展覽會、博覽會等經貿交流活動。加快跨境電商綜合平臺建設,大力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積極發展“絲路電商”。推動中歐班列優化整合,探索在中歐班列沿線重要節點布局加工組裝基地、物流樞紐等,放大中歐班列集聚輻射效應。著力優化貿易環境,持續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動口岸提效降費,到2020年底,相比2017年集裝箱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降低一半,到2021年底,整體通關時間比2017年壓縮一半。全面推廣應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不斷深化拓展應用范圍,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大通關合作行動計劃。
實施重點合作園區提升計劃,做大做強境外合作園區。
支持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園建設,支持以柬埔寨西港特區、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境外園區建設發展,推進模式升級。加強政府間溝通交流,務實支持“霍爾果斯—東門特區”建設。支持江蘇—新陽嘎農工貿現代產業園等省級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建設,支持金昇集團烏茲別克斯坦江蘇紡織服裝產業園規劃建設。做“特”做“精”省內合作園區。
實施人文交流品牌塑造計劃,打造特色品牌。
堅持“一國一策”,突出地方定位和民間性質,多層次、寬領域推動人文科教領域交流蓬勃開展,提高合作檔次和實效。打造“留學江蘇”教育品牌、“健康江蘇”醫療品牌、“水韻江蘇”旅游品牌、“賽事江蘇”體育品牌、“友好江蘇”僑務品牌、“絲路青年行”等外事活動品牌。
城市“角色”明確分工
在《意見》中,江蘇多個城市被多次直接“點名”,還明確了城市“角色”,為的是構建各地協力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新格局。
連云港要建成戰略支點。
以連云港港為突破口,推動航運與鐵路、公路、航空協同發展,構建海河江、鐵公水的高效多式聯動體系,強化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優勢,提升上合組織出海基地功能,打造“一帶一路”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標桿示范。突出特色產業集聚,打造特色創新集群,加快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建設。
徐州建成重要節點城市。
建設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東端重要樞紐城市和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做大做強現代裝備制造業和新能源產業,大力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徐工歐洲研發中心等開放平臺載體建設,推動資源要素向西開放和經貿往來,建成“一帶一路”交匯點上高水平的產業集聚區、經貿合作高地和江蘇向西開放門戶。
南京要建成重要樞紐城市。
在繼續鞏固、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友好城市友好往來的基礎上,更好發揮南京與文萊斯里巴加灣市等新友城平臺作用,提升南京在對外交往交流中的國際影響力,加快匯聚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進一步提升城市經濟、創新、文化、交通樞紐等核心功能和資源配置能力。
南通要建成重要出海門戶。
加快南通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建設,以國際先進標準推進通州灣海港建設,統籌港口、機場、鐵路建設,打造江海聯運樞紐,盡早建成出海新通道,加快推動優勢產業“走出去”,當好“一帶一路”交匯點重要出海門戶。
蘇州、無錫、常州建成國際產能合作示范城市。
蘇州要充分發揮在開放載體、國際制造、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突出產業引領和開放創新,加快構建一批高水平、國際化開放載體平臺,對外輸出園區建設經驗,帶動本地優勢產能海外布局,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優勢;無錫要發揮重點企業引領作用,加強境外園區建設,帶動更多企業“抱團出海”、集群發展;常州要著力打造中以創新園、蘇澳合作園區,積極拓展國際產能合作空間。
對于沒有被“點名”的城市,也并不意味著“袖手旁觀”,而是要因地制宜搞合作、突出重點創特色。比如對淮安、宿遷來說,可以選準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切入點,重點打造綠色經濟合作基地。
按照《意見》,到2020年,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優勢將基本確立,形成更多可視性成果,在“一帶一路”建設大局中先行一步、彰顯特色,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