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畫卷、非遺技藝、精品文物、美食品鑒……5月3日至4日,首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的一系列活動相繼在揚州拉開帷幕,通過豐富多彩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現運河文化。
百米長卷繪運河“前世今生”
中國江蘇網5月5日訊 首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期間,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聯主辦,省國畫院、省美協承辦的“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百米長卷美術精品創作中期成果特展”在揚州美術館舉行。在大運河這條千年汩汩流淌的長河里,藝術家們擷取了最流光溢彩的浪花,通過栩栩如生的描摹呈現。
作為我省美術界的一項大型美術創作工程,“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創作自去年10月正式啟動,大運河沿線7省(市)15位書畫家歷經1個多月,對運河沿岸3個省、2個直轄市、20多個城鎮進行采風、寫生、考察,縱覽大運河全貌。之后,經過5個月的集中精心創作,數易其稿,最終完成了高約1米、長46米的中稿。
記者在現場看到,雖然這次展出的部分只是創作的中稿,但是磅礴氣勢已經一覽無余。上下兩卷分別為“人物篇”“山水篇”,通過一條生動的脈絡,把散落分布的文化瑰寶串成“珍珠項鏈”。
終稿的長卷預計將達到高近2.4米、長度120米,是國內藝術家們有史以來創作的關于運河主題的最大篇幅作品。最終的百米長卷預計會在今年9月底完成,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并由規劃建設中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收藏,成為大運河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歷史見證。 (吳雨陽 顧星欣)
海外華文媒體大運河沿線采風
中國江蘇網5月5日訊 千燈點亮,花船穿梭,運河詠嘆……5月3日,“追夢中華2019年海外華文媒體大運河沿線城市采風行動”在揚州大運河畔拉開帷幕,共有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21家華文媒體記者參加。活動由中國僑聯指導,江蘇省僑聯主辦,南京、蘇州、揚州三市僑聯共同承辦。
采風行動首日,媒體采風團一行觀賞了“璀璨運河”燈光秀、花船巡游和大型原創歌劇《運之河》演出,近距離感受首屆大運河旅游博覽會的精彩盛況和揚州這座運河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4日下午,海外媒體采訪團參觀了在揚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首屆大運河旅游博覽會國際運河城市文化旅游精品展。
中埃新聞網總裁王永鴻說:“這是我第二次來揚州。距離第一次來已有4年,我看到了揚州速度也看到了江蘇的巨大變化,中國的大運河是千年古運河,貫穿古今,回到埃及后,我準備將在揚州看到的運河情況告訴埃及的朋友,講好江蘇運河故事。”
江蘇省僑聯還在揚州舉行“匯聚全球僑智僑力 助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倡議發布儀式。倡議號召,全球華僑華人要成為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紐帶和大運河名揚世界的使者,主動在世界舞臺講好運河故事,積極貢獻僑智建言運河保護,匯聚僑力共襄運河文化帶開發建設,堅持綠色理念助推運河生態文明建設,將家國情懷、文化自信,融化為大運河文化傳承創新的蓬勃力量,書寫中華文化繁榮發展的嶄新篇章。
接下來,海外華文媒體采風團將先后赴揚州、蘇州、南京三市,參加“首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參訪一批園區、企業、華僑文化交流基地等。 (朱安安 付巖巖 孫慶)
113項非遺項目匯聚揚州
中國江蘇網5月5日訊 廣陵琴派古琴藝術、揚州雕版印刷技藝、金陵刻經印刷技藝、蘇州緙絲織造技藝……5月4日上午,作為首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的重點活動之一,大運河非遺展在揚州花都匯拉開帷幕。來自運河沿線各省市的非遺技藝,涉及古往今來運河兒女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一百多位非遺傳承人的生動演繹,勾勒出一幅鮮活生動的大運河社會文化圖景。
揚州市文旅局公共文化與旅游服務處處長顧紅霞介紹,展覽展示各類非遺代表性項目113項,其中來自江蘇省內的有78項,來自江蘇省外的有25項,包括古琴藝術(廣陵琴派)、金陵刻經、揚州剪紙等7項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以金壇刻紙國家級傳承人楊兆群領銜的11位剪紙藝術家試圖用手中的剪刀來還原運河景觀。藝術家們將刻紙、剪紙等技藝和運河沿線省市的地域特色融于一爐,多方位呈現大運河滄桑巨變。此次率先展出了《大運河》常州段部分——《龍城古運河圖》。如果說剪紙表現的是運河柔美纖細的一面,孟河斧劈石盆景作品《京杭大運河》則給人以雄渾開闊的視覺沖擊。為了本次非遺展,受江蘇省文旅廳委托,孟河斧劈石盆景制作技藝傳承人魏達榮、魏玉宇父子,歷時半年,用了珍藏已久的18噸石材,打造出長達18米的《京杭大運河》,成為展覽中最引人注目的亮點之一。
本次展覽還設置非遺文創展示區與非遺民俗文化體驗區,讓民眾全方位感受非遺技藝的魅力。(于鋒)
淮揚美食 可吃還可看
中國江蘇網5月5日訊 以“尋味運河,共享美好”為主題的大運河美食嘉年華活動,5月3日至6日在揚州馬可波羅花世界舉辦。昨天,“`美食品鑒中心和美食書場”項目在嘉年華活動期間發布,今后,游客來到揚州這些美食書場和品鑒中心,不僅能體驗地道的淮揚美食還能進一步了解美食背后的故事。
昨天發布的兩個美食品鑒中心和5個美食書場,以美食搭臺、文化唱戲,推出“美食+”,即美食+旅游、美食+文化、美食+禮儀的文化旅游新模式。借助傳統書場形式,主持人現場說菜、品菜,現場廚藝秀、廚藝互動,非遺項目表演,生動詮釋淮揚美食文化,為游客提供可聽、可看、可品、可試的淮揚美食文化盛宴,滿足日益升級的文化旅游消費需求。
本屆嘉年華還將設室內展區,展示我省13個設區市和7個大運河沿線省市的美食名宴,共23桌名宴200多道美食和40道城市地標美食。通過名宴名菜的展示,讓老百姓近距離地體驗到濃郁的大運河飲食文化。
在馬可波羅花世界舉行的旅游裝備展以“行大運、新旅行、新裝備”為主題,共分旅游交通裝備、設施設備、智能裝備、戶外用品、房車露營場景體驗5大展區,通過房車主題巡游活動,記錄流淌的運河,呈現運河記憶生活新畫卷;通過設置旅游房車露營場景體驗展區及帳篷、太空屋等,呈現旅行生活新選擇;通過集中展示智能代步車、無人機、望遠鏡等,呈現美好旅行新體驗;通過企業視頻展播和主題路演、品牌展示墻等,呈現文旅產業融合新發展。 (徐寧)
大運河文物 精品展驚艷亮相
中國江蘇網5月5日訊 5月3日,作為運博會的重點活動之一,“水韻華章——大運河文物精品展”亮相揚州博物館,展出運河沿線23家文博單位的300余件精品文物。
這些文物串起一部2500年的運河史。春秋時期吳文化的重要見證青銅季生匜,中國最重的單件金器、南京博物院鎮院之寶之一漢代金獸,唐代打馬球紋銅鏡,宋代景德鎮抱著“足球”的瓷質孩童,元代“南王二郎”銘金箔,明代仙人乘槎犀角杯,清代描繪京杭運河全線的《運河圖冊》,民國時無錫茂新面粉公司紅兵船牌面粉樣裝……它們無聲地講述著大運河千百年間對中國政治、經貿、科技、宗教、文化、藝術的影響,以及運河如何滋養兩岸生活。 (王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