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寧區“兩會時間”,公布了其2022年一系列成績單。其中,在資本市場,江寧轄區實現9家公司成功上市、增量居江蘇省區縣第一。
江寧區表示,資本與實體經濟相互推動,該區將打造更為厚實的江寧“產業版圖”,累計認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7家,總量居江蘇省區縣首位。2023年計劃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超70家、上市公司4家以上。
2022年新增9家上市公司
(相關資料圖)
江寧區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區2022年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000億元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3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4003億元,外貿進出口增長3.3%,實際使用外資9.3億美元,連續三年穩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新城區第三位。
2022年,江寧創新發展,實抓實體經濟。紫金山實驗室、麒麟科創園等創新平臺優化升級,創新主體加速壯大。數據顯示,預計凈增規上工業企業超150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突破2000家;9家公司上市、增量居江蘇省區縣第一;累計認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7家,總量居江蘇省區縣首位;集聚江蘇省市獨角獸、瞪羚企業194家,居南京市前列,躋身全國創新百強區第六位。
江寧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將持續聚焦產業和創新,全力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計劃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重大項目400個,加快推進恒立智能電控生產基地、華創瑞風總部基地等169個區級以上重大項目建設,完成年度投資346億元,確保工業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
2023年,江寧將計劃高質量發展的創造性實踐,謀劃實施一批最能激發活力的創新舉措、最能帶動全局的重大項目、最能提振信心的重點工作、最能補齊短板的民生工程。其中,包括五大優勢產業集群產值增長10%以上。
江寧區政府提出,2023年,全年凈增規上工業企業150家以上,規上工業總產值超44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實現兩位數增長,盤活低效閑置用地2000畝。加快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支持區內重大創新平臺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形成更多原創性成果,全面促進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對接融通。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總量達4500家,凈增高新技術企業300家以上,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超70家、上市公司4家以上。
資本與實體經濟打造厚實的江寧“產業版圖”
江寧區地處南京市東南部,是南京轄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實力最強的縣域。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江寧轄區共46家境內外上市公司,其中A股公司37家,數量位列南京市區縣級第一位、江蘇省縣域第二位。據介紹,江寧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予以不同支持,努力培育更多上市“后備軍”,以實現“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高地”等目標定位。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徐寧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江寧轄區上市公司數量多,成為資本市場標的聚集地,是其實體經濟發達的體現。如今,江寧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產業更是受到資本青睞的領域,將逐步形成資本與實體經濟相互推動且更為厚實的江寧“產業版圖”。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江寧區前瞻布局“十大”百億級產業集聚區,成功入選江蘇省首批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智能電網入選首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智能裝備等優勢產業產值保持兩位數增長,在全國工業百強區位次躍升至第七位。江寧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數據介紹,江寧根據“擬上市企業庫總數超100家,重點擬上市企業超20家,企業上市5家以上”的“125”年度動態目標,全區摸排“專精特新”企業和高企上市意愿,2022年已新增37家企業充實擬上市企業庫。
《江蘇省“十四五”金融發展規劃》明確,優化上市公司結構和發展環境,著力培育和增強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力,著力打造以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特色的資本市場“江蘇板塊”。《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江寧區擬上市企業庫中,科創型企業占總數量的90%。據江寧區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該區已擁有規上工業企業1117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250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2000家,均位居江蘇省區縣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