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推動珠江路城市硅巷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發展珠江路城市硅巷數字經濟新優勢,全力構建具有珠江路城市硅巷特色的數字經濟產業體系,2月23日,南京市珠江路科技一條街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在錦創數字產業園舉辦“數字技術賦能 孵化網紅產業”專題分享會,作為珠江路創客節系列活動之一,旨在引領轄區企業深度融合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
激發創新活力,豐富數字經濟業態
【資料圖】
當前,依托于數字技術的創新引領和融合應用,數字經濟已成為加速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換言之,抓住了數字經濟,就等于抓住了新市場發展機會。
南京郵電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姚國章教授作了分享。他表示,數字化就是新時代的一場硬仗,無論于國家、于地方,還是于企業、于個人。隨后,他在數字經濟如何把握新機遇,珠江路怎樣迎接新挑戰做了詳細的闡述。錦創數字產業園運營總監戴有為也分享了錦創數字產業園以數字內容為主導、以城市更新和科創發展的歷史機遇為驅動、以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為主導的多個經典案例。
作為創業者眼中的“天然孵化器”,南京市珠江路科技一條街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以此次創客節系列活動為契機,一方面通過數字經濟的交流為“創客”企業找準定位,以創新創業點燃全街激情,另一方面也意在引領轄區企業深度融合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
加強更新改造,推動載體轉型升級
當下,發展數字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珠江路也積極加速數字經濟布局。在今年的《珠江路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中,明確表示要抓好頂層設計,大力培育數字文化、數字旅游、數字金融、直播經濟、平臺經濟等,不斷豐富數字經濟業態。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突破100億元,年增幅20%以上。
“北有中關村,南有珠江路。”上世紀90年代,珠江路全街集聚電子企業超1500家,一時間成為了享譽全國的IT商貿中心。得益于得天獨厚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產業優勢,近年珠江路不斷圍繞區域內現有產業基礎,創新發展數字經濟路徑,一批硅巷載體新裝亮相“再出發”。
但珠江路在產業升級中,也遇到了瓶頸,其中包括與多數發達地區的中心主城區一樣,一方面面臨空間資源受限、可新開發利用土地較少的瓶頸,另一方面又面臨存量載體相對較多,一批老寫字樓、辦公樓等低效樓宇亟待“喚醒”的難題。
戴有為在活動中也分享了老城更新樓宇賦能的成功案例,“九龍大廈”定位為“金融+科技”,改造之后逐年增加,成為“億元樓宇”;“銀都商廈”定位為“文創+科技”,吸引了眾多總部企業,產業集聚度80%以上;“錦創數字產業園”也榮獲市10家精品硅巷之一、市數字運用場景智慧城市排第一,實現了形象、業態、稅收的大幅提升。
為加強載體更新改造落到實處,下一步,珠江路也將對現有的老舊載體進行改造升級,首先是對未來城A座項目進行改造,其次啟動新工科技園、東大科技園1號樓、長城大廈等項目改造,力爭改造老舊載體5萬平方米。
加大招引力度,打造數字經濟新藍海
事實上,此次創客節并非珠江路首次舉行此類活動。為進一步挖掘珠江路發展潛能,謀定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圍繞南京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數字經濟名城的戰略規劃,結合珠江路軟件和信息服務、數字文化、數字貿易、平臺經濟等數字核心產業集聚的優勢,珠江路著力打造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聚區。在多次摸索嘗試中,打出了一套頗具特色的“組合拳”。
招商引資是“頭等大事”,首先珠江路聚焦產業升級,抓好招商引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智慧城市、大宗商品數字化交易平臺等產業龍頭和重點項目,力爭新增注冊企業50家以上,新增入庫納統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10家。強化龍頭引領,抓好重點片區提升。支持錦創數字產業園、同仁7號等園區發展壯大,調動運營主體的招商積極性,著力引進一批優勢項目和上下游關聯企業入駐,創建1家以上市級數字經濟產業園。
擦亮營商環境“金字招牌”。營商環境是招商引資的“生命線”,哪里營商環境好,項目就愿意在哪落戶。珠江路常態化開展“服務企業面對面”活動,按照“旬上門、月溝通、季會商”原則,面對面了解復工復產、傾聽企業訴求、協調解決用工難等問題。同時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服務企業發展需求,不斷推進企業上下游產銷對接,努力實現產業鏈暢通循環。
從電子一條街到如今城市硅巷,下一步珠江路將以“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支持數字經濟企業發展、打造數字經濟場景融合”為主線,促成更多產業數據、流通數據在珠江路歸集,推動珠江路建成玄武區新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集成中樞,提升數字產業對區域經濟的貢獻度,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展現更大的作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