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8月4日,上海浦東某醫院停車場收費人員顧某某因拒收一張5角人民幣紙幣與小客車駕駛員發生口角,其間顧某某將該紙幣撕毀。目前,浦東警方已對顧某某故意毀損人民幣的違法行為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據8月5日《新民晚報》)。
根據我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3條規定,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紙幣作為人民幣的一種形式,駕駛員用5角紙幣支付停車費,本是其應有的權利,無論數額大小,收費員都不得拒收,撕毀人民幣更是嚴重的違法行為。對此,警方依法對收費員作出行政處罰,自是毋庸置疑。然而,作為一名基層收費員,顧某某寧愿自己墊付也不愿收5角紙幣,顯然不是在刻意刁難消費者,這不禁讓人深思: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近年來,隨著移動設備和互聯網的普及,人們越來越傾向于使用電子支付方式進行交易。無論是工作還是娛樂,人們出門只需要一部手機就能通通搞定。對于商家來說,電子支付更是備受青睞,既節省了數錢驗鈔的麻煩,還降低了人工成本。
電子支付的初衷本是提高支付效率、便利百姓生活、降低交易成本,然而,一些商家卻以各種理由要求消費者電子支付,變相拒絕現金交易。很多經營場所事實上也只有電子支付渠道,企業有效節省了自己的成本,卻把矛盾轉移了。在這種情況下,一線收費人員不收紙幣,可能會與消費者產生矛盾;收了紙幣,卻可能會給自己惹來一堆麻煩。
電子支付雖有諸多便利,但也不能成為拒收現金的理由。從我國國情出發,對于特定人群,在特定交易場景,現金仍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我國幅員遼闊,地域發展水平不均衡,電子支付覆蓋存在盲區和死角。現金在一些偏遠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交易市場中仍具有基礎性地位。另一方面,對于一些中老年人來說,使用手機有困難,有的甚至沒有智能手機,并不具備電子支付的條件。此外,遇到手機沒電、忘帶手機、停電等情況時,現金交易就顯得更具可靠性。
因此,經營商家應該認識到,不同的支付方式有其不同的功能定位和使用場景,不可厚此薄彼。即使電子交易已經普及,提供多元化的支付方式仍很有必要。對此,北京公交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鑒。多年來,北京公交車上的刷卡機更新換代了好幾次,但卻始終保留著現金投幣口,這是一種善意,更是一種尊重,是對老年人的尊重,也是對消費者選擇權的尊重。
損毀現金是違法行為,拒收現金也是違法行為。因此,該從“五角紙幣引發糾紛”這件事上吸取教訓的,不應該只是收費員,還應該有商家。使用法定貨幣支付是消費者的權利,接受現金是商家的責任。電子支付再方便,再普及,商家也要尊重公眾的現金支付的選擇權。否則,商家就可能觸碰法律的紅線。
(責編:馬昌、薄晨棣)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