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天緊張的施工后,支十路改建工程現場已籠罩在一片夜色中。項目經理張農從工地返回,摘下已被汗水浸濕的安全帽,看著項目部墻上的工程進度表,認真盤算起施工計劃:“明天路面開始澆筑混凝土,路燈布線也要同步進行,盡量趕在學生開學前,將這條路修好……”而他每天盤算的事兒,也是區里以及街道、社區一直關注的“民生大事”。
張農所在的支十路,位于火花街道麓山榮郡社區南側,臥牛山山體公園北側。曾經,這條道路破損嚴重,影響居民出行,經過近一個月的道路改建工程,一條嶄新的支十路已初見雛形,
昔日坑坑洼洼的“煩心路”變成了群眾稱贊的“暖心路”。
(資料圖片)
民生工程“應民聲”
今年7月2日,支十路改建工程啟動前夕,名為“支10路工作群”的微信群正式建立了,群成員有區住建局、區市政工程施工養護處、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及火花街道的工作人員。
群里每天都很熱鬧,成員們通報每日施工進度,更新現場圖片,安排明日計劃等,忙得不亦樂乎。作為微信群中的一員,火花街道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沙俊松負責將施工進展及時反饋給社區,再由社區通過網格群轉達給居民。
“這是民生工程,解決了我們居民的出行難題,為你們點贊!”“太好了,看著路面一天天變化,真是發自內心的開心。”……社區網格群中,居民們一條條滿意的評價讓沙俊松一直以來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時間回到2022年。由于前期臥牛山山體公園施工建設,途經支十路的重型工程車、渣土車多,原本就狹窄的路面出現多處開裂、凹陷和破損導致居民出行難;同時,麓山榮郡小區一二三期的機動車出入口、三十一中榮盛城分校等均在這條路上,人流量、車流量大,導致交通堵塞,且雨季易積水,對小區的居住環境也產生影響。
“我們小區南門的路損壞嚴重,能不能修一下?”“很多車輛亂停亂放,導致路面擁堵,盼能整治。”……沙俊松通過接待群眾來訪,聆聽到了居民訴求。同時,社區在開展入戶走訪時,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思蒙及網格員們也聽到了居民盼望整修支十路的聲音。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接到居民訴求后,社區和街道迅速行動起來,實地查看、商討、匯集群眾意見,將問題上報到區里。區里第一時間響應,由主管部門區住建局組織,到實地調研,并召開工作會議,專題研討解決方案,經過前期的謀劃部署,籌備資金,最終決定在今年7月啟動支十路改建工程。
從“一條路”到“一件暖心事”
在一棟居民樓2層的陽臺窗戶前,67歲的社區居民王巧貞站著往外看了好一會兒,她家的窗戶正好就對著正在整修的支十路。抬眼就是草木蔥蘢的臥牛山,低頭就能看到修繕一新的道路,讓王巧貞心中滿滿都是幸福感。
支十路改建工程工期緊、任務重,項目部不僅肩負工程質量責任,更承載著麓山榮郡社區居民們對道路改造的盼望。
7月3日接到通知,到7月4日,項目部就已進駐現場。先從拆除存在安全隱患的道路南側圍墻開始,項目部通過精心組織,現場施工人員、機械滿負荷運轉,爭取道路早日建成通行。
據區市政工程施工養護處處長李軍介紹,“支十路改建工程西起杏山子大道,東至三環西路,全線長度約1725米,路寬16米,主要工程包括排水改造,道路南側圍墻拆除,新建3米寬人行道,部分破損基層拆除修復,鋪設瀝青路面,新建護欄、綠化、標線、路燈等一系列工程。”
“道路的改建,解決了困擾我們居民的煩心事兒!”今年68歲的聶世華是小區一期的老住戶,過去由于路面坑洼,下雨積水讓她出行多有不便,“以后大家出門就能走上‘放心路’了。”看著眼前的道路,聶世華笑著說。
一條路,一種風景,一件暖心事。破損路面的改建,不僅美化了居住環境,更讓居民的出行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改建的是“道路”,而通達的是“民心”。
通過“小支點”,推動治理“大變化”。一條道路,成為檢驗基層治理水平的“試金石”。立足實際,我區不斷推動基層治理精細化,提升民生服務精準化水平,管好民生“小事”,做好基層治理“大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