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起動九龍東”說了多年,但交通問題一直未有解決。近來有不少政黨、社團建議九龍東捷運系統采用深圳坪山的“云巴計劃”。民建聯昨日舉行記者會,提議香港引入新集體運輸系統,如“云巴”、巴士快速交通系統或“智軌”,因應不同地方的實際需要,采用不同的運輸系統。另一方面,香港推動北部都會區計劃,加快大灣區建設,都需要搞好交通。交通先行,這是香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值得特區政府認真研究,加快推動。
香港擁有比較完善的基建,香港的地鐵幾乎是全世界最便捷的,香港在全球競爭力排行榜上一直位居前列,并非浪得虛名。不過,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交通基建必須與時俱進,否則就有落伍之虞。早前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立法會議員到訪大灣區四個內地城市,參觀了深圳比亞迪公司的“云巴”后,大為贊賞,當時就表示希望引入香港。民建聯早前專門派人去坪山體驗“云巴”,也是翹起大拇指。民建聯還詢問了九龍東居民的意向,多傾向“云巴”,因此就有了昨日的記者會。
“云巴”使用無人駕駛技術,行駛于5米寬的高架橋,這對缺地發展的九龍東來說,具有可行性。內地近年還發展出另外兩套相對成熟的集體運輸系統,分別是廈門模式的巴士快速交通系統,以及湖南株洲的“智軌”。所謂“智軌”,并非真有軌道,而是在兩條虛線上行駛。“智軌”和巴士快速交通系統的承載量大,適合建在港島等人煙稠密、游客眾多的地方。
特區政府多年前計劃在九龍東建造單軌鐵路,連接九龍灣及郵輪碼頭,但這個計劃于2020年被否決。現在政府計劃在九龍東建立捷運系統。這個系統不局限于九龍灣一帶,而是黃大仙延伸至到油塘,將地處偏僻的順利邨等地囊括其中。如此一來,區內的交通樽頸問題就迎刃而解。
香港要推動的交通基建還有不少,連接香港仔、數碼港的南港島線西段討論了十多年,至今紙上談兵,大大約束了南區的發展潛力。還有,特區政府銳意發展北部都會區,香港未來將形成“北創科、南金融”的雙輪驅動模式,專家建議率先建造一條連接新界至港島的“南北鐵路快線”,不能等到北都新區有人入住了,才去處理交通問題。
內地四十多年來高速發展的秘訣之一,就是交通先行。以深圳市為例,軌道交通已有16條線路,總長約550公里,比香港軌道交通271公里足足多出一倍。廣州的軌道交通就更長了,超過600公里。香港的軌道建設進度較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按照人口規模來做基建配套規劃,人口若達不到一定規模,基建就動不了。但反過來說,交通不方便,怎么會有人氣?經濟活動又如何展開?不先栽下梧桐樹,怎樣吸引鳳凰來?特別是,基建項目工程大,耗時長,若沒有前瞻思維,提前部署,隨時墜入超支延誤的怪圈。
香港推動高質量發展,首先需要發展思路的改變,創新思維是應有之義。沿用固有的規劃模式,按部就班,不越雷池一步,是無法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而且,香港不僅要做好內部交通,也要做好外部交通,對接灣區內地城市加速推動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建設。特區政府已有相關規劃,關鍵是坐言起行,提高效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