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放降暑茶、保健香囊,提供耳穴壓豆、中醫體質辨識等特色服務,進行八段錦現場教學……8月8日是立秋,南京市中醫院結合正在立法的《南京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條例》,舉行了弘揚中醫藥文化暨“立秋”節氣健康義診活動。一號難求的省市名中醫現場為患者答疑解惑,還給大家開出了立秋養生“處方”,各個科室專家的桌前都被圍得水泄不通。
秋季養生,隨“燥”而吃
義診現場,大咖組團為市民提供疾病咨詢、問診和健康康復指導,金小晶、孔薇、徐蕾、趙薇四位省市名中醫為患者仔細問診。家住秦淮區秦虹小區的王阿姨患風濕病多年,從醫院的公眾微信號上看到當天有徐蕾主任的義診,趕緊搶了一個名額,當天她帶著自己多年來的檢查單前來“尋醫問藥”。王阿姨表示,專家號一號難求,義診不但免了掛號費,徐主任還看得特別仔細。
(資料圖片)
立秋節氣如何養生也是許多人關注的熱點,江蘇省名中醫、南京市中醫院腎病科主任中醫師孔薇介紹,秋季的特點是“燥”,入秋后,熱燥逐漸轉為溫燥、涼燥,天氣還有一些熱時,是溫燥,可以吃一些清熱滋潤的食物,比如綠豆、百合;再涼一些便是涼燥,就要吃一些偏溫的食物。
俗話說“立秋貼秋膘”,孔薇表示,夏季消耗多,出汗也多,有的人會消瘦,想貼貼膘,但是現在生活水平高了,不建議攝入太多脂肪,避免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等。江蘇省名中醫、南京市中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金小晶提醒,立秋還有吃瓜的習俗,其實是告訴大家,立秋過后最好少吃西瓜,因為暑氣消退,寒氣凝結,不能吃生冷,此外,甜、酸的食物也要少吃,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等疾病。
老年人慢性疼痛,試試做操“增肌”
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四位名醫大家,醫院的腎病科、疼痛科、心血管病科、治未病中心(運動促進健康中心)、運動醫學科、運動康復中心、腫瘤科、風濕科、中醫護理門診、藥學部也派出資深專家為民眾免費診療,直接服務群眾200余人。
疼痛科副主任醫師陳羿接診了不少患有慢性疼痛的老年人,77歲的王阿姨近來總是腰疼,陳羿問診后,表示暫時不需要藥物或者手術干預,便開了一副運動處方。“您可以試試在床上做做小燕飛的動作,再靠墻蹲一蹲,可以鍛煉腰腹肌的力量,緩解椎間盤突出對神經的刺激,減少疼痛。”
陳羿介紹,其實,許多中老年人的慢性疼痛是因為關節退變老化導致,需要加強功能鍛煉,增加肌肉力量,才能保護好關節。日常可以選擇做操來鍛煉,比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還減少關節磨損,進一步預防骨質疏松。
他提醒,現在的年輕人也普遍缺乏鍛煉,再加上久坐、久站、熬夜等不良習慣,三十幾歲便腰酸腿痛,他建議,可以試試平板支撐、深蹲、力量抗阻訓練,提高肌肉含量,減緩關節的退變。
成立中醫藥研究中心,助力中醫藥發展
活動當天,醫院門診一樓還布置了《南京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條例(草案)》立法宣傳專區。專區內將條例的立法過程以圖文的形式作了直觀地展現,市民不時駐足觀看。據悉,前不久,南京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對《南京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條例(草案)》進行了一審。條例主動適應南京中醫藥事業發展和依法治理的新要求,立足南京市中醫藥自身特點優勢,在法治軌道上促進解決問題、提升短板,將不斷提升南京在中醫藥發展方面的首位度。
南京市中醫院成立了“金陵醫派中醫藥研究中心”,專門發掘整理經典方子、研究金陵醫派古籍,傳承、培養金陵醫派的特色人才。為進一步傳承保護好中醫藥文化,提高依法執業的能力和水平,推動南京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市中醫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對《南京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條例(草案)》進行立法宣傳。
通訊員 張明 莫禹凡 現代快報+記者 梅書華
(校對 季林巧)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