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作為我國重要的綜合能源基地之一,擁有豐富的煤炭、太陽能、風能資源,自2010年開始,國家加快輸送大通道建設,大力推進疆電外送,哈密市緊抓時機,乘勢而上,成為引領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實現了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
(資料圖)
8月8日,在哈密石城子光伏產業園內,茫茫戈壁上一排排藍色光伏板在陽光的直射下熠熠生輝,在這里,太陽能經過光伏組件轉換為源源不斷的電能輸往全國各地。
隨著光照時間漸長,分布在哈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石城子光伏產業園的光伏項目平穩運行。融媒體中心記者 郭子毅攝
國家電投集團新疆哈密有限公司石城子光伏電站主值班長王杰自從2010年園區首座光伏電站投運后,一直在這里工作,親身見證了光伏電站一步步實現電力外送。王杰說:“我們共有7座場站,裝機容量是140兆瓦,2023年1-7月份完成發電量是1.37億千瓦時。”
2010年11月,在哈密建成了新疆疆電外送第一通道——哈密至敦煌750千伏交流輸變電工程,結束了新疆孤網運行的歷史;為進一步加速哈密優勢資源轉化,2013年6月,新疆疆電外送第二通道——煙墩至沙洲750千伏交流輸變電工程建成;2014年1月,新疆首條±800千伏哈密南—鄭州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啟用,這一被譽為“電力絲綢之路”的輸電工程,也讓哈密擺脫了優勢資源無法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困擾。
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融媒體中心記者 郭子毅攝
新疆電力公司超高壓分公司天山換流站技術主管焦攀說:“截止2022年底,已累計向內地輸送電量3500億千瓦時,相當于減排約2.8億噸二氧化碳、90萬噸二氧化硫、79萬噸氮氧化物,為西部乃至國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并積極促進了內地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隨著疆電外送通道的不斷完善,十年來,哈密風光新能源產業乘勢而上,進行大規模風電、光伏集中開發,大力建設電源輸送線路,積極推動變電站布局,提升當地電網網架結構,成為引領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截至目前,哈密市并網新能源總裝機1576.85萬千瓦,居全疆首位,新能源裝機占比達到了64.1%。
主變吊裝作業現場。融媒體中心記者 郭子毅攝
國網哈密供電公司建設部主任張建輝說:“預計到‘十四五’末,哈密以打造清潔高效的國家煤電油氣風光儲一體化基地為目標,加快構建天山北部的超特高壓電網,形成以哈密北-重慶特高壓、750千伏三塘湖北、淖毛湖為電源支撐的骨干網架,全面支撐綜合能源基地發展。”
文 | 融媒體中 心記者 田玉、郭子毅、
楊明、楊文娟、普拉提
編輯|張亞蘭
責編|張玉白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