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更營養,怎么吃更健康?中國營養學會編著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時隔6年再次修訂并于近日面世。新版指南突出了規律進餐的重要性,“手把手”給出了如何合理進餐和挑選、烹飪食物的科學建議。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國國民膳食結構變化顯著,肉蛋奶消費大增。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說,1982年至今的監測顯示,我國國民從最初的蛋白質、微量元素等普遍缺乏,到現在兒童生長遲緩率明顯下降,人均預期壽命持續提高。
但同時,生活節奏加快使得三餐不規律、點外賣或外食情況增多等飲食行為越來越普遍。對此,指南在上一版6條核心推薦的基礎上,新增“規律進餐,足量飲水”“會烹會選,會看標簽”2條膳食準則。指南提出,規律進餐是實現合理膳食的前提,應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飲食有度。
指南建議,了解食物營養素密度,一般來說,五顏六色的新鮮水果和蔬菜、瘦肉、雞蛋、全谷物都是營養密度高的食物,少選如糖果、油炸面筋等“空白能量”的食物;利用當季、當地食物資源,新鮮的食材可以最大限度保留營養。
選購商品還要學會看標簽:通過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選購食品,還可關注“高鈣”“低脂”“增加膳食纖維”等標注。烹飪食物則應多用蒸煮炒、少用煎炸等方式,多利用蔥姜蒜等天然香料和微波爐、電磁爐等油煙釋放少的烹飪工具,以減少油脂的使用和高溫引起的致癌物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