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市各大醫院門急診量壓力大增,專家呼吁——
夜間急診不是“快診”,請盡量白天就醫
(資料圖片)
□蘇報記者 周函
目前,冬季流感、呼吸道疾病和新冠感染疊加,我市各大醫院門急診量壓力大增,部分患者以為夜間急診就是“快診”,特地在晚上去醫院掛急診。專家建議,市民應盡量選擇醫療資源相對充裕的白天就醫,將夜間急診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急危重癥患者。
急診不是“快診”
最優選擇還是白天看病
“最近一周,醫院兩個院區急診單日就診量是平時的4倍。”蘇大附一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王俊介紹,實際在值班中發現,部分來到急診求醫的患者本身癥狀并不嚴重,來到醫院是希望醫生能給輸液,覺得輸了液就能好快一點;此外,還有一些患者認為夜間急診是“快診”,所以不管自己是否病情緊急,都往急診科里擠。而這樣不僅會增加自己的候診時間,真正需要急救的急危重癥患者,也會受到影響。“晚上應該是人們身體休息的時間,白天就醫,專家門診和各項檢驗檢查的資源也更充足,如果能白天看病,建議還是選擇白天門診就醫,更沒必要特意去‘搶’急診。”
如果出現發熱癥狀,一定要到醫院檢查治療嗎?王俊表示,當前是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市民應正確認識疾病,消除焦慮和恐懼,避免一發熱就盲目、恐慌到醫院門急診就診,這樣反而會交叉感染,也不利于保障自身健康。目前,絕大多數人感染了新冠并不需要去醫院,即使出現了咽干、咽痛、咳嗽、乏力、發熱癥狀,只要居家對癥服藥,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多休息、多喝水,加強營養,一般在7天至10天內就會完全康復。
“需要注意的是,原本就有嚴重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或腫瘤患者等免疫力嚴重缺陷的特殊人群,出現癥狀加重千萬不要拖。”王俊提醒,這些人群一旦出現了發熱或感染了新冠病毒,一定要加強體溫、脈搏、心率、血壓和血氧飽和度監測。如果出現血氧飽和度下降、呼吸困難、肢體活動或精神狀態異常,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居家患者如何判斷癥狀加重需盡快就醫?王俊支招,對重點人群的觀察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是否高燒不退。如果感染者經藥物治療后,體溫仍持續高于38.5℃,有氣喘、呼吸困難等癥狀時,應該及時就醫。二是,密切關注“血氧飽和度”。血氧飽和度的異常,通常與肺通氣功能障礙、肺換氣功能障礙或氧輸送能力顯著下降有關,若血氧飽和度持續低于95%,就算其他癥狀不重,也一定要密切觀察及時就醫。三是,警惕肺部感染。肺部影像改變雖然在家觀察不到,但市民可以自測在靜息狀態下的呼吸頻率,如果呼吸頻率大于30次/分,就需要警惕,此時身體可能已經缺氧了。此外,市民還可以做一個活動耐量的簡單測試。200米的運動量如果平常沒問題,現在反而胸悶氣急,明顯的體力下降,就要小心發展成重癥。“當然,如果年輕人在感染后用藥仍出現以上情況,也應及時就醫。”
保護脆弱人群
減少同居老人的感染風險
奧密克戎來勢洶洶,如何盡量保護家中脆弱人群,延緩老年群體的感染時間?
“幫助老人度過疫情高峰期,接下來的救治,會更從容。”王俊建議,當家里同住人感染了新冠病毒,為減少同居老年人的感染風險,建議減少接觸,如果有條件,可將感染者轉移至其他住所,或用單獨的房間進行隔離,但為了安全,不要將老人單獨留在隔絕空間里。
同時,家人要避免老人到公眾場所參加非必要的聚會和聚餐。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若病情控制穩定,應做到非必要不去醫院,可由子女給老人備一些長期使用的治療基礎疾病的藥物,如高血壓藥,糖尿病藥等,避免因為藥物短缺導致慢性病治療中斷。
此外,家里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老人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外,還要堅持合理健康的飲食,保證營養,正常的作息、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鍛煉,及調整良好的心理狀況,這些都能保持和提升免疫力。
標簽: 夜間急診不是快診,請盡量白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