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把看短視頻當成了習慣,沒事打開刷一刷,但隨著一些短視頻平臺用戶激增,不少詐騙分子也混入其中。近日,一男子在看短視頻時,就遭遇了騙局,購買了一款心心念念的摩托車后,沒想到卻等來一個空包裹。
短視頻直播賣摩托,男子看到價格心動不已
近日,家住金華永康的張先生在家中刷短視頻,看到有直播賣摩托車的,由于價格便宜,款式又多,張先生心動不已。他私聊了客服人員,詢問有沒有自己心儀的那款車型。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雙方商定了價格。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由于張先生此前有過一次網購被騙的經歷,因此特別謹慎。他讓對方提供了營業執照以及營業場所的照片,甚至讓對方提供身份證,“把你身份證拍給我我就掃,這樣有個保證你敢嗎?”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對方一再保證自己不是騙子,甚至表示“身份證屬于隱私,如果我騙你就……”
“我已經把和你的聊天保存了,你如果騙我,你知道后果!”張先生本來對此還有猶豫,奈何價格實在優惠,遠比市場便宜,于是支付了定金,等收到貨后再付尾款。
付完定金還要裝車費,在高速路口自提
當天下午,對方聯系張先生說車已經裝好,等著高速送過去,但是要支付299元的裝車保證金,等收到貨后會退還。張先生一聽就坐不住了,稱自己沒有那么多錢,另外他還擔心這是騙子的套路。
無奈騙子實在有“耐心”,再三和張先生強調自己不是騙子,肯定會退還金額之類的話語。張先生見車已經上了高速,并且對方還發了運單號,就選擇再信對方一次。雙方約定第二天車就會到達某高速口,讓張先生自提。
不出意外的話就出意外了,第二天張先生左等右等不見車的蹤影,他大罵了一聲自己“愚蠢”后,沒有絲毫猶豫就來到派出所報了案。當反詐民警了解事情來龍去脈后,看到受害者提供的這一段聊天記錄令他哭笑不得,“哪有讓騙子保證自己不是騙子的呀?”
“張先生說這是短視頻引流的內容,他看了視頻之后便加了對方微信。”6月27日,相關民警告訴潮新聞記者,摩托車的市場價是兩三千,短視頻平臺只需要幾百塊錢,“他可能也想圖個便宜。”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警方提醒,網上購物時務必要提高警惕,一定要通過正規平臺進行交易,對私加QQ、微信或其它社交軟件的賣家一概終止接觸,切勿受其誘導操作個人支付平臺,切勿將錢轉入陌生人賬戶。遇到疑似電信網絡詐騙時,要及時撥打反詐專線96110進行咨詢;如不慎被騙,請立即撥打110報警,并保存聊天記錄、轉賬記錄等相關證據。
平臺應加強內容監管,及時封禁相關賬號
那么,對于直播或發布此類信息的短視頻平臺方,應該承擔哪些責任?
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股權高級合伙人朱逸聰向潮新聞記者表示,在網購平臺購物被騙,平臺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這個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有以下三種情況的,網購平臺需要承擔相應責任:
1、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網購平臺無法向消費者披露商家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可以向平臺要求賠償;
2、根據《電子商務法》第三十八條,網購平臺明知商家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消費者可以要求平臺承擔連帶責任;
3、同樣,根據《電子商務法》第三十八條,對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網購平臺未對商家資質進行審核,或者未對消費者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朱逸聰律師表示,本案例中,男子在短視頻平臺加了商家微信購買摩托車,但最后沒有收到商品,這可能屬于網購詐騙。判斷平臺是否承擔責任,需要考慮平臺是否知道商家可能存在的侵權行為,能否向消費者披露商家真實信息,是否對商家資質進行了審查等情況。同時,還需要關注平臺在這起交易過程中是否盡到了安全保障義務。
朱逸聰律師補充,作為消費者,在購物時應該提高警惕,注意識別商家信息和確保交易安全,通過正規電商平臺購物,并避免直接轉賬給商家。如果不小心受騙,可以通過舉報商家并向公安機關報案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
“打擊詐騙行為需要當事人、平臺和司法機關的共同努力。”朱逸聰律師表示,短視頻平臺要加強內容監管,妥善處理相關舉報投訴,及時封禁相關賬號,并將有關信息報送司法機關,最大限度保障消費者權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