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如何實現“席地而坐”?因轄區內有旅游景區,在黟縣西遞鎮黨委書記程丹看來,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干凈,讓游客和居民覺得心情舒暢”。
近日,記者一行來到西遞景區,古村猶如一幅潑墨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明經湖畔的廣場上,胡文光牌樓修繕工作已接近尾聲,兩輛洗地車緩緩地從牌樓旁駛過,所到之處,石板路立刻光潔如新。為加大保潔力度,景區引進了掃地車、洗地車、高壓沖洗車等保潔輔助工具,提高作業效率。
廣場的另一側是街巷,商鋪林立,一座景致頗佳的花壇坐落在路口。近處花草茂盛,遠處白墻灰瓦,美麗的風景引來不少游人倚坐在花壇邊沿拍照留念。程丹說:“這是新修的花壇,一方面,與古村融為一體,增加景觀,另一方面就是為了方便游客隨時隨地坐下來休息。”對明經湖周邊河堤、七哲祠、牌樓廣場沿湖等景觀節點進行“微改造、精提升”,西遞景區新增了75處景觀小品。
跨過巷子口,兩側古民居夾道,青石路蜿蜒向前,徽派古村落的韻味油然而生。這里同樣一塵不染。遠處,清潔工人王蓮子低著頭,正拿著掃帚和簸箕清掃地面,她說:“早上五六點鐘開始忙,先掃一遍街,再拖一遍。如果看到垃圾,再局部清掃。”
為優化“席地而坐”保潔模式,西遞景區引入專業保潔公司,現有保潔人員30多人,并制定“沖、洗、掃、拖、擦、清、運、巡”組合作業模式。
在景點敬愛堂門口,記者與從上海來的攝影愛好者李女士攀談起來。坐在街邊的石凳上休息的她對西遞景色贊不絕口:“我今天一進景區就留意到了,地面很干凈,到處都很整潔,隨便一拍都是美景。”
“沿街的石凳也是改造提升的一部分。”程丹告訴記者,對1700多米長的旅游線路進行綜合提升,景區累計安裝石凳300多條;重點針對大路街、橫路街、前邊溪、后邊溪及周邊巷弄等進行改造提升,累計完成石板填補勾縫約1.32萬平方米,更換破損石板約4300平方米。
添石凳、補勾縫,行走在西遞景區,這樣的細節不勝枚舉,折射著西遞景區文明程度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借鑒寧波市“席地而坐”保潔標準,結合西遞村實際,西遞鎮與中國計量大學合作,制定出臺《黃山市古村落西遞景區“席地而坐”服務規范》,針對古村落日常保潔、日常管理、基礎設施等方面細則作出明確規定。提出“七無四顯一不超”的西遞“席地而坐”保潔標準。即“七無”:廣場無泥灰、路面無污垢、邊角無積塵、石縫無泥沙、停車無揚塵、溝渠無雜物、設施無灰塵;“四顯”:石板顯原色、水體顯青色、綠化顯本色、墻面顯古色;“一不超”:旅游線路上垃圾落地不超過五分鐘。同時實現景區范圍內垃圾上門收集。在經營戶、村民中廣泛開展動員宣傳,采用垃圾上門收集與垃圾定點投放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減少景區垃圾桶存量,為“席地而坐”創建工作打牢基礎。自12月1日起,該項服務規范正式實施。
程丹說:“目前實現‘席地而坐’標準化管理已覆蓋全村76%的范圍,公路沿線及少數巷弄基礎設施仍需提升。接下來還將在管理上下功夫,運用西遞村鄉村治理積分制考核辦法,結合老年協會和鄉賢理事會管理工作,進一步提升本地村民文明素質。全力打造西遞村‘席地而坐’示范點,讓古建筑‘見本色’,讓環境更整潔。”
記者 彭園園 史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