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月8日上午10時許,一架施肥無人機在池州市貴池區秋江街道普慶村王實青家庭農場上空飛翔。當日,冬日的暖陽照著大地,青青的麥苗展現勃勃生機。“最近天氣好,早上7點開始施肥,下午3點左右結束,一天可以施肥300畝左右。我的900多畝小麥、100多畝油菜只要三四天就可以施完肥。”家庭農場主人王實青告訴記者。“畝均754.23公斤。”2022年10月13日,省農技推廣總站和省農科院專家在王實青家庭農場的最終測產結果,超出了預期700公斤的高產良田創建目標。
國家統計局池州調查隊數據顯示,2022年,貴池區糧食播種面積67.45萬畝,總產25.54萬噸,單產379公斤,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均超額完成任務,單產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列池州市第一。
貴池區秋江街道農技推廣區域站負責人張利敏介紹,從2022年7月底開始到11月,在秋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貴池區遭受了歷史罕見的夏秋晴熱高溫少雨天氣,雖然遭遇了大旱,但實現糧食豐產豐收。“去年,我承包了400多畝地,畝產700公斤稻子、350公斤小麥,能有這樣的收成,十分滿意。”秋江街道蓮臺村種糧大戶王武說。
蓮臺村干部徐志堂告訴記者,王武的稻田之所以能有好收成,除了科學耕種,更得益于高標準農田建設。去年,該村周邊400多畝撂荒田通過“小田變大田”和“宜機化”改造后,變成了高產穩產的“香餑餑”,大家都搶著承包,并且都喜獲豐收。“去年,實施了6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效提升了農田抗災能力,促使土地流轉率提高到了63.2%,300畝集中連片適度規模經營已占30.7%。”貴池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吳懷昌告訴記者。
吳懷昌說,貴池區農業農村局、水利等部門成立多個抗旱技術指導組,包保聯系各鎮、街道,組織農技、水利人員下沉抗旱一線,累計開展抗旱技術指導2395人次,落實在田作物抗旱保苗255.62萬畝次,科學田管85.14萬畝次,補種改種面積0.29萬畝。同時,發動農民采取提水、引水、攔水和蓄水等措施,千方百計增加抗旱水源,夯實了全年糧食豐產豐收的基礎。
在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貴池區積極推廣良種良法配套。“去年,全區推廣優質專用水稻37.9萬畝,比上年增加7.71萬畝。”張利敏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