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4月15日,合肥國際陸港項目(一期)順利竣工驗收,標志著合肥中歐班列“大本營”建設駛入快車道,為助力打造內陸對外開放新高地,打響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兩個“國字號”招牌增添動力。
合肥國際陸港是什么?建成后有什么意義?
國際陸港又稱無水港,是指設在內陸經濟中心城市的物流樞紐和開放口岸。作為安徽省唯一的中歐班列運營平臺,合肥國際陸港是合肥中歐班列集散中心,是我省對外開放發展的主陣地。
據中鐵上海院設計負責人逯家橋介紹,此次竣工的一期工程占地150畝,建筑面積5.2萬平方米,包含綜合樓、拆拼箱區、物資倉庫、海關檢驗區等。項目建成后,將提供1.2萬平方米倉儲使用空間,集裝箱位達3300個。三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合肥國際陸港可滿足年貨運量8.2萬標箱。
作為被國家發改委列為中歐班列內陸主要貨源地節點城市之一,如今的合肥中歐班列累計發運已突破3100列,覆蓋18個國家、112個國際站點城市,海鐵聯運超18萬標箱,實現進出口貿易額超百億美元,逐步形成覆蓋歐亞大陸的國際物流網絡,成為“合肥制造”走向世界的“鋼鐵駱駝”,為“買全球”“賣全球”提供有力保障。
“以前合肥國際陸港沒有獨立的運營基地,依托合肥貨運中心貨場。近年來隨著中歐班列的快速發展,運量不斷攀升,已經由原來的每個月幾列發展到現在的每個月三四十列。”合肥國際陸港投資建設部經理宣友軍介紹,合肥國際陸港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長三角中歐班列重要的集散中心,促進合肥成為多式聯運節點城市。
“該項目建成后,可開展貿易、倉儲、報關、集裝箱租賃、市內短駁等班列附加業務,實現自我造血功能,形成對中歐班列集貨、分撥的高效支撐,助力合肥中歐班列發運頻率提升10%。”宣友軍介紹,作為陸港多式聯運示范點,合肥國際陸港將創建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國家鐵路口岸對外開放一類口岸“四個國字號”品牌,最終實現海關+口岸+國際貿易+國際陸港型物流樞紐的四位一體發展,為合肥全面融入全國物流大循環,打造國家級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加快建設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提供積極幫助。(記者 范克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