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照分離”改革,劍指“準入不準營”的沉疴積弊,有效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去年11月,我省將“證照分離”改革由試點轉向全省推開。記者近日從省市場監管局獲悉,截至去年12月20日,此項改革已惠及企業4.7萬戶。
作為我省去年“放管服”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南京江北新區等45個地區,當年4月起試點“證照分離”改革,最大限度實現持“照”即可經營。在優化市場準入方面,試點地區“證照分離”改革成效明顯。在泰州醫藥高新區,“50平方米以下小餐飲的經營許可”由審批改為備案,辦理時間由45天縮短為3天,符合條件的餐飲業經營者享受到改革帶來的利好。泰州醫藥高新區還將“證照分離”改革與“不見面審批”改革疊加,讓企業“少跑腿、不跑腿”。
去年11月, 我省召開推開“證照分離”改革電視電話會議,總結前期改革試點經驗,對全省開展“證照分離”改革進行部署。省委編辦、省審改辦主任俞軍介紹,國務院要求,在全國范圍內對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實施“證照分離”改革。這些事項,與我省前期開展試點的100項事項相比,增加22項,減少13項,與其他事項合并3項。對此,我省要求各地各部門對照106項改革事項,按國務院明確的4種方式分類制定具體措施。直接取消審批的事項,要防止管理脫節;審批改為備案的事項,要明確相關要求;對實行告知承諾的事項,要加強事后核查;對優化準入服務的事項,要在“優”字上做足文章。
“放管結合,放管并重,寬進嚴管”,是“證照分離”改革的原則之一。我省要求,通過推進隨機監管、完善信用監管、強化數據監管、探索包容審慎監管等措施,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監管。”俞軍說,各地各部門要從“重事前審批”向“重事中事后監管”轉變,逐項制定事中事后監管措施,確保審批和監管無縫對接。
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朱勤虎表示,市場監管部門對涉及的25項事項,全面實施流程再造,完善工作體系。推廣市場監管信息平臺,實現涉企信息統一歸集、共享交換,落實“證照分離”改革。
各設區市積極落實改革要求。宿遷“證照分離”改革事項,全部納入信用信息監管平臺,并出臺跨部門聯合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的意見,原則上對同一監管對象一次性完成抽查,盡量少打擾企業。鎮江全面梳理29個市級部門、262項行政備案類事項后,制定備案事項清單,為行政備案劃清邊界、固化程序,防止以“備案名義”開展“行政許可”。
“證照分離”改革,與正在進行的黨政機構改革有機結合。“妥善處理好部門間的職責劃轉,防止出現管理真空。”俞軍提出,“部門權力事項調整前,轉隸到新部門的,要按轉隸前行使的權力繼續推進‘證照分離’改革涉及到的事項。權力事項調整到位后,各部門按照權力清單繼續做好改革工作。”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副廳長高建新也表示,由于機構職能調整,部分行政執法權發生轉移,行政執法主體也發生變化,各級政府要做好執法主體變更確認工作,尤其是涉改事項審批和監管主體的變更確認,并及時向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