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下午,記者從江蘇技術市場工作年度總結大會上獲悉,2018年江蘇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首次突破千億元,達到1152.64億元,繼北京、廣東、上海、湖北后位列全國第五。
數據顯示,2018年,江蘇技術合同登記數達42703項,技術合同成交額1152.64億元,同比增長32%。省科技廳景茂副巡視員指出,2019年是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的關鍵之年,要加大力度落實各個地方的配套政策,通過政策激發全省技術交易的活力,更要帶動中堅力量形成整體聚攏的合力效應。
江蘇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總經理賈燕琛介紹,從去年全省合同登記情況來看,市場對“技術開發”的需求更為迫切,達到22130項,成交額549.94億元,占四類合同之首,之后依次是技術服務、技術咨詢以及技術轉讓。此外,電子信息和先進制造,成為江蘇成果轉移轉化的”熱點”,數據顯示,2018年電子信息技術交易的成交額為280.61億元,占總成交額的24.35%,先進制造、生物醫藥,分別占總成交額的23.04%和11.84%。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江蘇專利類技術交易大幅度增長。數據顯示,江蘇涉及知識產權的技術合同14815項,成交額614.83億元,其中涉及專利的技術合同2898項,298.72億元,較去年增長了4倍。
“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關鍵的“最后一公里”在于企業這一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為先進集體代表,揚州市科技局成果處處長金立豪介紹,破除科教先天稟賦不強的短板,近年來揚州開啟了 “科教合作新長征”和“科技產業合作遠征計劃”,去年,由市領導帶隊赴國內外各地,前往廣州、北京、上海、深圳、長春、香港以及德國、荷蘭國內外各個創新高地,拜訪大院大所,積極引進人才、技術、成果、研發機構等科技創新資源,推動揚州科技工作“走出去”,將優質創新資源“引進來”。 去年,揚州牽頭組織的中國創新挑戰賽面向全國發布企業技術需求192項,累計收到來自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中科院系統專業研究所等89家單位的有效解決方案320多項。金立豪告訴記者,最多的一項企業技術需求收到了13個解決方案,通過現場挑戰和競爭對接,共有58個項目達成意向合作,合同金額達到8290萬元。
技術經理人是推動中國企業技術轉型升級的高速引擎,他們服務國家戰略,瞄準關鍵技術,成為過去一年江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亮點之一。過去一年,技術經理人、江蘇大洋海洋裝備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張曙光不僅把技術轉化推進了深海,更為促進全省海洋裝備標準化,實現行業轉型升級貢獻了“關鍵力量”。張曙光介紹,作為兼職經理人,把尋找收集科技情報當中作為日常工作中一件重要工作,從去年開始,與江蘇科技大學焊接實驗室對接,成功引薦了產學研《風電運維船鋁合金焊接關鍵技術研究》,該項目的落地實現了行業標準制定零的突破,還將形成2-3項專利和推動企業科技人員的業務提升。
“在國外,技術經紀人已經有了150多年的歷史了,我國技術經紀人發展史雖然已有多年,但專業人才仍然十分匱乏。”張曙光提到,去年,江蘇開全國先河,首次發布技術經理人管理辦法及傭金標準,既建立了行業內規范化制度,也標志著江蘇在技術經理人職業化隊伍建設方面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技術市場作為傳播創新和成果轉化的主體,是促進技術進步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賈燕琛表示,下一步,江蘇省技術市場將進一步推進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增強全省科技資源的整合匯集,完善全省轉移轉化交易服務體系,打造全省技術市場體系化、規范化的生態環境,同時將發揮江蘇區域發展優勢,與各類技術交易市場聯動,形成輻射全國、互聯互通的技術交易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