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關愛青少年生命健康“潤心”行動、開展在職教師校外有償補課治理、高質量完成4800名教師補充任務、今年新(改擴)建投用中小學(幼兒園)72所,職業學校新增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4月3日下午,徐州全市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總結去年工作,分析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教育改革發展形勢,部署年度重點任務。全市教育工作將持續抓好“建學校、招老師、提質量、抓整治、促均衡”五件大事,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進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市和淮海經濟區教育中心,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推進家校社共育
深化大中小學一體化思政教育,打造一批思政“金課”。
【資料圖】
成立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開展關愛青少年生命健康“潤心”行動。
組織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普查,建立定期篩查制度和跟蹤服務體系,完善心理健康援助綠色通道。
創新“大中小學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全學段呵護特殊群體學生健康成長。
推進家校社共育,落實“持證上崗”制度,加強漢風號大課堂建設。
優化校園閱讀環境,推進書香校園建設,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
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與健康課,保障學生每天校內體育活動不少于1小時,加強學生體質健康監測,進一步壓降學生近視率、肥胖率。
搭建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體育藝術2+1”項目比賽、中小學藝術展演等平臺。
建設徐州市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創建勞動教育示范學校,舉辦中小學生勞動技能大賽等活動,培養學生正確勞動觀和良好勞動習慣。
打造優勢學科、特色學科
繼續把“雙減”擺在突出位置,建設一批課后服務校外教育基地。
整合學校優勢學科資源,組建大市學科中心組,聯合開展教學改革、資源建設,打造在全省有影響的優勢學科、特色學科。
強化小學階段科學學科建設,開展“創客”大賽等活動,從小培養學生科學意識和創新精神。
對接高校,開展全學段一體化創新人才培養,提升高中特長生招生質量,抓好學科奧賽、科創競賽、英語比賽、作文大賽等人才選拔培育。
對接“強基計劃”“英才計劃”,開設“淮海名師班”,組建“淮海強基班”,提升基礎教育人才自主培養能力。
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
今年,把全面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水平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
持續開展在職教師校外有償補課等治理,對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強制誘導學生接受有償補課等行為嚴肅處理。
制定出臺尊師重教政策,保障教師工資收入,落實教師待遇,加強教師表彰,維護教師依法執教、依法履職的職業權利。
清理規范涉及學校和教師的檢查、考核、評比,精簡會議文件,為校長教師減壓減負,保障他們將更多精力向教育教學集中。
高質量完成4800名教師補充任務。緊密結合生源變化趨勢,在小學儲備初中教師,在初中儲備高中教師。
提高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后備、“三師工程”等培育質量,促進名優教師脫穎而出。
強化教育資源優化配置
今年新(改擴)建、投用中小學(幼兒園)72所,職業學校新增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
創建省市優質幼兒園30所、課程游戲化項目12個,支持和推動主城區三區創建“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市區”。
推動侯集中學、運河中學、沛縣中學、市36中創建省高品質示范(特色)高中,新創建四星級高中1所、三星級高中3所,進一步擴大優質高中覆蓋面。
今年還將推動數字政府和教育數字化轉型,完成“市智慧教育公共服務云平臺”升級和基礎教育大數據系統架構。
聚力建設區域教育中心
支持礦大省部共建,支持師大申報博士點、工程學院申報碩士點,支持江蘇建院、徐州工業學院、徐州幼專等院校創建職教本科。
推動沛縣中專、睢寧中專創成五年制高職辦學單位,獲批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明顯設區市”。
大力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和生涯規劃教育,強化職業教育宣傳展示,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
支持高等院校、職業學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開展高等繼續教育和技能人才培訓,加快發展老年教育。
加強學校應急力量建設
加強師生健康監測,落實晨午檢、傳染病疫情報告、因病缺課追蹤登記等制度,扎實做好“多病同防”。
實施校園基礎安防建設達標創建,實現視頻監控與公安機關聯網、公安自建探頭安裝等全覆蓋,推廣應用人臉識別、車輛識別、訪客登記智能系統等新技術。
健全學校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加強學校應急力量建設。
強化國家安全教育,推進反恐防恐專項教育。
堅持疏堵結合,推廣“游泳進校園”,有效防范學生暑期溺水。
開展防范欺凌專項治理,守護校園和師生平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