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作為全國首部對全行政區域水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的地方性法規,《常州市水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將于今年5月1日正式實施。
“《條例》通過法規條款的制度性設計,強化了洮、滆兩湖的水生態環境保護。”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徐圃青介紹,《條例》首先明確了本市域內滆湖、長蕩湖湖體周邊區域試行濱湖生態空間管控,劃定了湖岸線外擴500米范圍濱湖生態空間,特別強調濱湖生態空間內禁止開發性和生產性建設活動。同時明確了必須劃定入湖河流的生態緩沖區及制定管控要求,地方政府圍繞入湖河流污染物控制目標,開展區域水污染綜合防治。《條例》還明確了市及相關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兩湖”水生態系統修復方案,對“兩湖”水生態環境進行綜合治理。
滆湖、長蕩湖是太湖鏈的重要湖泊和太湖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常州始終把太湖水污染防治,特別是“兩湖”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態保護作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標志性工程,堅持不懈推進依法治湖、科學治湖、鐵腕治污。近5年來,“兩湖”水質明顯改善。2022年,長蕩湖總磷和總氮指標分別下降56.9%和26.4%,滆湖總磷和總氮指標分別下降29.6%和33%。
此外,常州還不斷加大系統治理力度,制定了《常州市美麗太湖專項行動方案》,基于太湖治理重點任務排定配套工程153項,總投資超過332億元。其中滆湖和長蕩湖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修復工作作為重點任務,安排了一批有針對性的工程項目,如圍繞滆湖治理和修復工程,對滆湖湖體實施生態清淤約400萬方,同步實施湖底地形重塑及湖體水生植物群落恢復;滆湖近岸帶水生態修復工程完成退田還湖20平方公里,成湖面積15平方公里;通過滆湖出入湖調控工程,在武南河沿線新建武南河立交樞紐、長溝河南樞紐、湖塘河南樞紐、大慶河樞紐等工程。
更多事關“兩湖”水生態環境治理的重點工程也將按下“快進鍵”。根據常州統一部署,一批原計劃三年完成的重點項目均加快進度,力爭提前一年完成。(記者 朱雅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