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讓農業生產更加“智慧”。8月4日,無錫太湖水稻示范園區水稻繁育中心,一場對無人農機駕駛、無人農機信息管理系統及無人化農場等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的融合示范在這里展開。據介紹,這里的500畝農田達到了無人化農場要求,農業生產的耕種管收全部實現無人化操作。
建成的500畝稻麥輪作“無人化農場”由集成無人農機7臺套,稻麥輪作“無人化農場”信息管理平臺1套,融合戶外氣象監測站、土壤墑情監測系統、蟲情測報系統、作物生長監測系統等組成。
剛平整完的農田里,拖拉機、播種機等農用機械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勻速地來回穿梭。一塊30畝見方的農田里,一旁的工作人員通過手機操作讓掛著旋轉機的拖拉機在農田里打水漿。相鄰的田塊中,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無人插秧機在農田里平穩推進,將一排排秧苗整整齊齊地插入農田。“這個速度一般在每小時3—4公里左右,全程可控。”負責該項目的上海聯適導航智慧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武建飛說,該項目利用5G通信高速率、低時延、大帶寬、廣連接等特性,充分發揮智慧農業裝備的技術優勢。
無人化農場將成為一種趨勢。據介紹,人工操作機械進行種植是目前最為普通的一種耕作方式,但農機手緊缺現象一直存在。如今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大數據、物聯網、5G互聯網、無人駕駛等為重點的農業生產信息化、智慧化建設,將有效推動農場的“無人化”進程。太湖水稻生產服務中心副主任蔣瓏說,原來農機手操作農機容易出現漏耕種、重復耕種,或是打農藥時多打或少打的情況,采用了無人化操作后,只要在無人化農場的田地里提前規劃好路徑,通過手機就可以對機械進行實時操作,同時,利用5G的大帶寬使得視頻傳輸可以實現無損回傳,實時監控田間的各種信息,為全無人化農機作業提供技術保障,省力且能提高種植和管理質量。蔣瓏表示,錫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將以無人化農場項目為抓手,加快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在提高作業精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面先行先試,持續推進智慧農業建設,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據介紹,與傳統農業作業相比,在5G通訊技術、高精度北斗衛星導航技術以及云計算、大數據等“智慧農業”的加持下,“無人化農場”每畝可節約種子2公斤以上,增產10公斤,燃油成本降低10%以上,人力成本降低65%以上,土地利用率提高0.5%-1%。
(來源:無錫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