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來,隨著氣溫的數值一路飆升,空調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離不開的必需品。
但有這樣一群打工人,他們租著房卻不敢開空調。出租屋里的高能耗空調太過費電,有時遇上房東加收高額電費,甚至有網友戲稱,“月薪過萬不敢開空調”。
法治網研究院調查發現,這些高能耗空調,一部分是小微企業的低價產物,還有一部分是廢舊空調換上假面,重新流入市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只能被刺”:租房者的無奈
今年27歲的付黎(化名)家住武漢,目前在做全職自媒體。去年,他租了一個西曬房間。“夏天不開空調,室內能輕松上30度。”付黎說。
由于工作情況特殊,付黎租的房間空調需要一天24小時開啟,溫度設定在26度左右。
空調是用電大頭。而付黎居住的房間里,裝的是一臺五級能耗空調。五級能耗空調,常常被網友稱為“空調刺客”,意味著“費電”,也意味著數字更長的電費賬單。
提到電費,付黎無奈地說:“我在被空調刺這件事上沒什么選擇。”
付黎向法治網研究院算了一筆賬:“我綁定了支付寶自動繳納電費,余額不足就會自動扣50。6月29日自動繳納了50元電費,7月1日至7月20日已經自動繳納了314.58元電費。”
付黎還曬出了電費截圖,和自家安裝的一級能耗空調用電相比,五級能耗的用電量是它的四倍還多。
圖源:受訪者供圖
為了應對不斷上漲的電費賬單,他也不是沒想過其他法子。“我給房東打了電話試圖溝通,想讓房東換新空調。但房東表示空調是去年找熟人新安裝的,不給更換。”付黎說。
類似付黎這樣因為空調電費而大傷腦筋的打工人絕非個例。
“這個能耗我真的會瘋掉”“看到這個五級的時候感覺天都塌了”“辛苦房東了,跑遍整個浙江才買到的吧”……
法治網研究院查詢空調能效標準,當下正在使用的空調能效新標準(以下簡稱“新國標”)于2020年頒布,第一版在1989年就已經提出,至今經過總共7次修改。據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測算,能效新國標的實施將使目前空調市場淘汰率達到45%。
圖源: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標準委、發改委早在2009年就發布了相關規定,宣布停止生產和銷售5級高能耗空調,全面實行3級能效體系。而新國標也早在2020年便已頒布,房東卻說“空調是去年(2022年)新裝的”——這些本該被淘汰的五級能耗空調,從哪里來的?
高利潤催化下的二手空調翻新產業
付黎說,“五級能耗空調買下來便宜,房東只管安裝,又不交電費,所以不會心疼。要是碰上黑心房東自己收電費,為了賺電費差價,那更是巴不得空調多費點電呢。”
法治網研究院查詢空調價格,高能耗空調與低能耗空調間確實有較大差價。
圖源:網絡
圖源:網絡
粗略比較,目前市面上的高能耗空調與一級能耗空調的差價,可達近兩千元。而點進這些標著“出租屋空調”標簽的鏈接,查看其產品參數,上面的“能效等級”則多為五級。
圖源: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二手市場里的高能耗空調,往往還會以新的假面,重新現身電商平臺,最終流入市場。
何風(化名)是個家電領域的“百事通”。“因為自家有發小是做二手空調生意的,所以多少知道一些他們之間的門路。”何風這樣告訴法治網研究院。
二手空調不像其他閑置物品,能夠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絕大多數賣二手空調的都是專業賣家,也就是線下的二手店老板。
為了引流,商家會掛上一個極低的價格吸引用戶,然后在私聊界面商議真正的價格。
“畢竟在線上就是先有流量,后有成交嘛。”何風說,為了讓高能耗空調翻新再用,有太多方法了。
某二手平臺的引流價格均在400左右圖源:網絡
比如年份標亂貼。每臺空調無論是風口機還是外機,都會有銘牌參數,可以理解為該款空調的“身份證”。而這種“身份證”在某網購平臺上有一大堆,可以配套換上去。
法治網研究院在某平臺查詢“空調年份標”,排在第一位的赫然是“全套空調標簽貼紙定制”,月銷1000+。其他幾個也大致如此,還有不同的品牌可供選擇。價格非常便宜,在1-10元不等。
幾塊錢就能買到能夠讓空調“身價倍增”的“身份證”,商品評價里一片好評——“字印的很清楚”“定制當天就發了,嘎嘎給力”“粘性強,效果清晰”。
圖源:網絡
又比如能效等級亂貼。很多消費者都非常注重能效等級,同時很多二手店也宣稱自己的空調都是一級能效。“可哪有那么多一級能效呢?”何風表示,“大多是某寶上買的貼紙”。
法治網研究院查詢“空調能效標”在網購平臺的售賣情況。搜索發現,50張、甚至100張全新的一級空調能效標識,只需9.9元。
圖源:空調能效標在網購平臺的售賣情況
再如成色翻新,一般用了很多年的機子,或多或少都會有發黃的問題,發黃的機子,照樣能夠翻新成全新的。
舊空調
批量翻新后
何風說,“我之前去過一家店鋪里看過,小黃的機子用除黃劑加上其他化學試劑清洗,陽光暴曬一天,成色就有9成新以上。如果是大黃的機子,直接噴漆或者換外殼,反正我當時見到是觸目驚心了。”
除此之外,還有輔材亂收費和銅管造假。“現在有部分二手店其實競爭很激烈,客戶又是為了低價而買的,剛好迎合消費人群的心理。但是你要想,哪有老板做虧本的生意,這里不賺錢,可以在別的地方賺錢呀。”
“最簡單的就是銅管,有些師傅會給你刻意多報幾米,平常機子就得90元一米了。”何風補充道,“有些商家更狠,不用銅管,直接用鋁管。今年銅管價格暴漲,用鋁管的話,成本才幾塊錢一米,但鋁管如果遇到一冷一熱,很容易造成漏雪種的情況。哪怕沒有一冷一熱的情況,時間用久了之后,也會有漏雪種的情況。”
法治網研究院查詢銅管和鋁管價格,能夠看出兩者價格差異較大。銅管價格幾乎是鋁管的三倍之多。
法治網研究院在閑魚詢問某商家二手空調費用。首頁標注價格499,而在私聊中,商家回復:“21年機子,**牌(某知名空調品牌),九成新,功能完好1500。安裝孔和支架100,高空作業100,加管80一米,加線20一米。”
法治網研究院查詢某網購平臺上同型號全新空調的價格,均在2700-3000元之間,幾乎是該二手空調價格的兩倍。
“作為靠這個吃飯的專業賣家,不賺你錢怎么可能呢。”何風說,“當然,安裝過程一樣會出現這種情況,關鍵取決于安裝師傅黑不黑心。”
律師:網售空調虛標配件型號涉嫌消費欺詐
經過翻新被重新貼標的二手空調,與小品牌生產的低價五級能耗空調,共同構成了高能耗的空調市場。這些高能耗空調,有很大一部分被安裝進了出租屋。
對于二手空調翻新貼標或是銅管造假的情況,北京市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饒偉律師認為,如果空調實際配置跟宣傳的配件型號或材料不一致,涉嫌消費欺詐。
至于有些房東自行規定電價或是私接電表收費的情況,《法治日報》律師專家庫成員、北京市安理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郭慶律師分析認為,遇到這種行為,消費者可以選擇投訴。
郭律師表示,合同的內容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得違反社會公共利益。電力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電費中加收其他費用。房東在租房合同中自行規定每度電的費用,超過了國家規定的居民用電價格,這種行為因為違反了電力法的規定,因而導致合同的這部分約定無效。對此,租客有權拒絕支付這部分費用,并可以向相關部門投訴。
饒偉律師也認為,電是公共基礎服務設施之一,其價格是要經過正式核定的,不是自由定價的,因而,房東自行標價的行為并不合理。
而談到某些房東故意安裝一些用電量大的電器(例如高能耗空調)供租客使用,郭慶律師表示,這種行為很難界定為詐騙。詐騙的顯著特征,要么是虛構事實,要么是隱瞞真相,二者從實質上說,都是通過欺騙別人信以為真,而達到違法占有別人財物的目的。房東故意安裝耗電量大的電器,并不符合前述特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