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市場監管局11月20日發布了學生校服的抽查結果,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此次市場監管部門共抽查112批次學生校服,其中合格105批次,合格率為93.8%。
本次抽查的112批次學生校服產品中,在生產企業抽樣50批次,在中小學校抽樣62批次。從抽查結果來看,學生校服產品質量總體較好,抽查不合格的7批次產品涉及質量指標為纖維含量、pH值、耐濕摩擦色牢度、耐光色牢度等四項。
纖維含量反映服裝面料的真實屬性,是主要質量指標之一,本次抽查中發現有6批次產品的纖維含量不合格,標注纖維名稱和含量與實際不符,纖維含量偏差超出了標準規定的允差范圍。pH值是衡量服裝面料酸堿程度的指標,pH值過高或過低,均會破壞人體皮膚酸堿度平衡,引起皮膚過敏或感染。耐濕摩擦色牢度是紡織品經濕摩擦作用后原樣變色及貼襯布沾色的程度,耐濕摩擦色牢度不合格,顏色的持久性差,在使用過程中容易褪色,耐光色牢度則是紡織品面料經光照作用后變色的程度。
針對此次抽查中發現的問題,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建議學校在采購學生校服時,將產品執行標準、產品等級、安全類別、纖維成分等技術指標要求寫入訂貨合同。驗貨時向生產企業索取該批產品檢驗報告,同時可隨機抽取樣品委托第三方檢驗機構進行驗貨檢驗,經檢驗合格后再發放給學生使用。個人購買學生校服時,應留心查看產品標識,并注意面料和做工,檢查產品有無影響外觀的表面疵點,質量好的產品做工考究、針跡齊整、拼接平服,劣質產品展開后常會看到多處線頭、毛邊等。消費者也別忘了聞聞氣味,如有異常刺激氣味,可能含有揮發性有害物質,應謹慎選購。
此外,新買學生校服最好先洗后用,既可以洗去灰塵、污漬、浮色,又能起到稀釋化學物質、中和pH值的作用。揚子晚報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已將本次學生校服監督抽查不合格企業移送屬地質監(市場監管)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后續查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