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靜
(相關資料圖)
中國睡眠研究會自2003年將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國,今年主題是“良好睡眠,健康之源”。什么年齡段的人群容易失眠,失眠應該如何治療?近日,記者進行了調查。
各年齡段人群均會失眠
“方醫生,最近這段時間,神經性頭痛又發作了,之前睡眠就不太好,入睡困難,現在是‘睜眼到半夜,眼睛瞪得像銅鈴’,好不容易睡著了,一會兒又醒了,白天也睡不著,導致我其他老毛病又發作了。”57歲的陳阿姨患“神經性頭痛”20余年,近日,她又因睡眠質量不佳,來到蘇州市相城區太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就診。
除了中老年人,近幾年不少兒童青少年也被睡眠問題困擾。沈女士近期也帶著13歲的女兒小娟來到門診就醫,沈女士表示,孩子一到考試,就頭痛發作,嚴重時還會有惡心、嘔吐、胃痛等其他癥狀。無獨有偶,近期,家住太平街道的9歲小朋友嘟嘟也由媽媽領著來到門診就診,最近一個學期以來,每次考試前一周,嘟嘟晚上就睡不著,半夜還會醒,每天早早就會起床,仿佛平時喜歡賴床的小毛病都消失了,每每這樣,其考試成績都會下降,最差一次竟然排到了班級的倒數幾名。
“各年齡段人群均會失眠,失眠的原因有多種,中醫講辨證論治,根據疾病的病機特點以及每位患者不同的病情進行治療。”該中心中醫科主任醫師方六一解釋,陳阿姨屬心膽氣虛引起的失眠,伴有焦慮情緒,可以用補氣、安神的藥物;小娟和嘟嘟則因緊張焦慮引起的心煩、失眠,可以采用疏肝理氣、養心安神的方法治療。除內服中藥外,還可配合針灸、推拿等方法進行治療。
“秒睡”或是睡眠障礙
一沾枕頭就睡著,坐著也能打盹;上一秒還在說話,下一秒鼾聲就起來了……擁有這種“秒睡”能力著實讓不少失眠人群羨慕。然而最近,市民劉女士卻被這種能力困擾著。她來到相城區第三人民醫院睡眠醫學科,告訴醫生自己白天困得不行,時不時就要睡著,這種狀態嚴重影響了她的工作。睡眠醫學科醫生談燕群仔細檢查后,診斷劉女士患了發作性睡病。
談燕群介紹,發作性睡病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的睡眠障礙疾病。白天犯困是最常見的癥狀,與普遍因睡眠不足而犯困的人群相比,發作性睡病患者常常會不分場合時間、不可控地入睡。他們會在日間難以遏制地過度嗜睡,嚴重的時候可以達到秒睡的程度。除了白天不可控制的嗜睡,發作性睡病還會出現緊張激動時局部肌肉無力,睡眠或快清醒時出現幻覺,以及夜間的睡眠障礙。
在我國,發作性睡病的兒童患者較多,不少孩子在七八歲左右時,就會發病。如果不能及早干預和支持,將會對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產生較大影響。談燕群表示,此類疾病在治療上主要以通過藥物控制緩解癥狀為主,必要時也需要輔以精神心理治療。
切勿擅自濫用安眠藥
“優質的睡眠與人的健康和壽命息息相關。”蘇州市吳中區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咨詢師王春苗介紹,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鍛煉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準。失眠不僅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還會引發抑郁、焦慮,也會導致人體免疫功能下降,增加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猝死。
什么樣的睡眠屬于優質睡眠呢?王春苗介紹,每個人對于睡眠的需求是有差異的。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生理狀態下睡眠的需要也是不同的。判斷自己是否擁有好的睡眠,最簡單的方法是看早上起來的時候身體的感覺,只要醒后精力充沛,能夠維持工作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即可,千萬不要背上“我需要睡幾小時才夠”的思想負擔。
在近日吳中區精神衛生中心舉行的“世界睡眠日”主題宣傳活動中,學生小張提問,運動是否能幫助睡眠。對此,王春苗解答稱,規律的體育鍛煉有利于舒緩情緒、增加睡眠動力,從而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但睡前3至4小時應避免劇烈運動,因為過度的運動會帶來乳酸堆積,導致肌肉酸痛,從而影響睡眠。此外,還有學生咨詢,早點上床是否能夠改善睡眠。對此,王春苗解答稱,一有時間就躺在床上,會降低困意的積攢,當我們躺在床上睡不著的時候,會帶來更多焦慮和胡思亂想。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減少躺在床上的時間,充分積攢困意,比如打開燈讀書等,會使晚上的睡眠更香甜。
“除了一些因疾病原因造成的失眠需要專業治療外,一般的睡眠問題可以通過調整行為和環境來改善的。”王春苗介紹,在行為方面,市民在睡前應該盡量減少玩手機,不要讓自己太過興奮;控制咖啡和茶的攝入量,盡量不要熬夜,晚上不要吃得太飽;做好情緒管理,減少情緒激動。此外,存在睡眠問題的市民,一定要揪出原因,應在正規醫院醫生的指導下選擇藥物,不能濫用安眠藥物,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