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湖北因時因勢調整優化措施,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扎實做好患者評估、轉運和救治工作。在此前三年對重點醫院做好“平戰結合”建設、改造的基礎上,強化救治床位、醫護力量和藥品等資源儲備,全力做好新冠肺炎及基礎疾病合并新冠感染重癥患者醫療救治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定點、亞定點醫院達到175家,救治總床位數有70864張,最大限度提高重癥患者救治成功率。
(資料圖片)
湖北省級財政安排4.38億元支持重癥醫學床位改造建設
12月以來,為了進一步實施新冠肺炎及基礎疾病合并新冠感染重癥患者的精細化救治,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市州醫院要集中呼吸、重癥、中醫、院感、心血管、神內、腎臟病等專業專家組成不同疾病重癥患者救治專家組,完善多學科綜合診療制度和疑難病例討論、會診制度,對重型、危重型患者實行分層分類救治,要收治到相應的重癥病房,做到“應治盡治”。同時,專家組還要對重癥、危重癥患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并及時評估治療效果、調整治療方案,實現“精準化”治療。12月以來,全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共新增重癥床位數2232張,儲備可轉換ICU床位3932張,床位總數達到9417張。新增儲備重癥醫師3663人和護士8720人,使得全省重癥專業醫師總人數達到4910人,專業護士有12930人。省級財政同時還安排了4.38億元來支持重癥醫學床位改造建設。
武漢市第六醫院:強化重點科室“哨卡”作用 組建重癥救治專家組
20日晚,因突發大咯血合并感染新冠肺炎,馬先生轉至六醫院救治,醫生當夜對他進行了及時介入手術,把馬先生從死神手中搶了回來。
患者家屬魯女士:“就(打)120,拖到朱醫生這里來,當時就在病房里搶救,一直是(手術)5個小時,朱醫生一下都沒歇,從死神當中把他救過來了。”
武漢市第六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朱紫陽:“我們會預留那么一張到兩張的(床位),像剛才患者一樣的,這種應對突發狀況的,比如說大咯血、急性肺栓塞,這個病人會在幾個小時之內生命體征不穩定的病人,我們要應對這種病人的急診手術的需求。”
為確保及時識別并收治重癥患者,武漢第六醫院近期強化發熱門診、急診、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等重點相關科室的“哨卡”作用,并大力調配吸氧機等急需設備。
武漢市第六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林杰:“因為現在很多重的病人是確實呼吸困難,喘氣到醫院來就醫的,急診第一關先把病人先救治吸氧,然后等待病情穩定,收治各病區進一步就診,包括氧氣、硅基和氧鋼在不停地調配資源的。”
床位方面,醫院開放全院科室床位,統一調配;在重癥救治方面,采取多學科團隊一體化治療,目前已成立了以呼吸危重癥醫學科、重癥醫學科、老年醫學科、急診科專家組成的重癥救治專家組,并安排專家組成員分片包樓棟進行統一診療指導。
武漢市第六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李發久:“我們首先理順門診、急診,還有發熱門診這幾個關鍵點,然后把患者進行甄別,進行甄別了以后進行分類,然后收治到全院的各個科室,所有的床位都對我們的患者進行開放,(實行)患者一診一人一策的這樣一個診療計劃。”
武穴:開設新冠感染患者救治專區 配足先進治療設備
在黃岡,武穴市第一人民醫院將保康院區改造成為新冠感染患者定點救治醫院,院內的感染科作為重癥患者定點救治專區。記者在醫院看到,目前已經收治了50多位新冠感染患者,都是以老年人或是有基礎疾病的群體為主。
武穴市民:“頭兩天有點難過,第一天發燒,難退下來,吃了退燒藥就好一點了,剛開始肌肉有點酸痛。”
黃岡武穴市第一人民醫院保康院區負責人陳輝:“病人進來,我們實行分類分級管理,首先在發熱門診排查,對無癥狀和輕型的建議居家,有基礎病或持續高熱等,我們把他們收治到保康院區治療,入院后主要是以對癥治療為主,同時兼顧他們的基礎病,防止加重。”
為了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治療,醫院也在擴容重癥醫療資源,配備了CT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和車載呼吸機等先進治療設備200多臺,增加醫護人員,不落下每一名患者。
(湖北廣電融媒體記者 徐嵬毅 洪亞飛 彭瀚 黃岡臺 武穴臺)
標簽: 重癥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