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新建住房去年成交11.63萬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劉閃
剛剛過去的2022年,中央及地方政策頻頻發力,多城開始給樓市松綁,樓市寬松政策從“小步低頻、循序漸進”到“應出盡出”,政策利好從三四線城市向二線和新一線城市延伸。受諸多政策利好的影響,樓市也呈現出止跌回穩、緩慢回溫的信號。展望已經到來的2023年,房地產復蘇不會一蹴而就,市場力量之外,依然需要強有力政策的支持。
武漢五區均成交萬套以上
疫情擾動下的宏觀經濟,疊加行業深度調整影響,2022年樓市全面承壓。
中指研究院統計,剛剛過去的2022年,全國100個代表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月均成交面積約303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6.2%。2022年,TOP100房企銷售額同比下降41.3%,典型企業年度目標完成率均值為73.6%,相比2021年降低20個百分點。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年房地產總結顯示,整體來看,2022年以來政策面利好應出盡出,行業信心緩慢恢復,但是受到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回溫之路充滿曲折變數,銷售端全面恢復仍需時間。
作為典型的熱點城市,武漢也不例外。2022年,武漢新建商品住房成交11.63萬套、1316.5萬平米,同比前一年,分別下滑41.6%和42.8%,略高于全國平均跌幅。其中,東西湖、漢陽、硚口區、洪山區、東湖高新區分列成交套數前5名,均在萬套以上。
中指研究院統計,2022年監測武漢推盤225次,累計推出44462套,平均去化率約22%,創出近年來新低。截至目前,武漢住房去化周期約18個月,銷售壓力之下,市場處于買方市場,開發商多采用以價換量策略。市場競爭激烈,最終勝出的項目,絕大多數是品牌企業打造,安全性和交付力成為買房人考慮的重點,優質上市房企、國企、央企的競爭優勢凸顯,市場份額實現增長。
全國多城去年頻頻出臺松綁政策
政策面來看,過去一年中央及地方政策頻頻發力,多城出臺松綁政策,樓市寬松政策從“小步低頻、循序漸進”到“應出盡出”。根據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22年12月21日,地方松綁政策出臺達597次,覆蓋城市超210個。2022年5月份出臺次數達到峰值,單月出臺松綁利好超百次。
具體來看,政策調整大體分為三個階段。初期,出臺城市主要是以馬鞍山、保定、株洲、蚌埠等三四線城市為主力,這部分城市多屬于基本面較弱、房地產欠發達的城市,政策松綁力度較弱,產生的實際政策效應有限。
去年二季度開始,政策松綁進入中期,出臺政策的城市逐步擴展至部分弱二線城市,如南寧、蘭州、鄭州、昆明等,多存在庫存壓力大、去化緩慢的難題,政策出臺相對密集,達到全年的高峰,短期內對促進去化、緩解觀望情緒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各城市間效應分化。
8、9月份以來,調控政策逐步邁入深水區,出臺政策主體開始轉向重二線和新一線城市,南京、蘇州、杭州、成都、重慶等核心二線城市陸續出臺優化限購及“認房又認貸”的政策。進入12月以來,佛山、東莞等城市繼續加大松綁力度,宣布全面取消限購,這也意味著新一輪的松綁拉開序幕。
“去年武漢也在不斷給樓市松綁。”中指研究院華中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李國政介紹,2022年4月、5月,武漢新房成交跌破萬套大關,前所未有的降溫,促使有關部門果斷出手。從2022年5月起,武漢新一輪提振措施陸續出爐,一直延續到2022年年底,提振措施涉及限購區域、多孩家庭、親友投靠、購房資格、二套房首付、公積金額度利率、商貸利率、購房稅費補貼等多個方面,加上房企繼續以價換量策略,有效促進了需求釋放,政策組合拳效應得到一定體現。
不僅如此,去年以來,央行宣布兩次降準、三次降息,金融端釋放積極信號,開啟信貸寬松周期。去年11月起,金融保主體政策鋪面而來,助力房企脫困。優質頭部房企獲金融支持力度較大,多家銀行也紛紛與房企簽下合作協議,為房企提供意向性融資。
武漢12月新房銷量創去年單月最高紀錄
雖然過去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底部早就出現,但市場預期仍偏弱,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認為,這背后主要原因有三重壓力:對未來收入預期的擔憂、房企交付的風險以及對房價回調幅度較大的擔憂。不過,他同時指出,當前,抑制市場的三重壓力正在減輕,房地產市場走向復蘇的態勢進一步明朗,市場的底部已經相對確定,2023年市場將迎來穩步的復蘇。
“多番調控松綁下,武漢樓市全面回暖仍有待時日,這背后有兩大原因。”談及武漢樓市,李國政的觀點與許小樂不謀而合。他表示,房地產發展模式本身風險暴露,影響了行業信心,消費者觀望情緒濃厚。加之新冠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響,樓市財富效應減弱,也從另一個側面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和消費意愿。
去年受疫情的影響,人口流動大幅減少,導致政策效應減弱,效果沒有達到預期。傳統的“金三銀四”“金九銀十”預期基本落空,特別是11月,武漢商品住房成交量僅為5801套,創出有史以來同期最低,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信心。
李國政介紹,從去年12月8日,武漢舉辦線上房交會,同期配套政策力度更大,二環外限購放開、購房補貼、團購優惠等多項利好疊加,有效促進了市場需求的釋放。房交會啟動以來,市場供需兩旺,從2022年12月9日到31日,武漢住房銷量累計達15797套,日均686套,其中28日1105套、29日1380套、30日1901套,31日2392套,創出全年單日最高,整個12月住房銷售17264套,成為年度單月最高紀錄,火爆勢頭可見一斑。
武漢房交會組委會介紹,第39屆武漢房地產交易會將延長10天,至2023年1月10日結束,房交會期間各項補貼和優惠政策同步延長,即房交會購房享萬元補貼和房交會成交享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補貼。
2023年需求端
將釋放住房消費潛力
李國政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目前的多重優化政策,對那部分自住需求特別是改善購房者而言,將是實實在在的利好。特別是二套房首付和利率調低,部分熱門區域解除限購,對于有換房需求的家庭而言,窗口效應更為明顯,原本只能購買三環四環外的購房者,現在也能夠逐步進入主城區中心地段,選到更加心儀的樓盤,實現居住品質的的全面升級。
2023年樓市走勢如何?李國政認為,通過2022年樓市表現可以看出,土地市場的復蘇、消費信心的提振、未來預期的穩定,依然任重而道遠。目前環境下,僅僅依靠市場的力量,房地產復蘇不可能一蹴而就,依然離不開強有力政策的支持。對于武漢來說,后續仍要密切關注市場走勢,繼續用好“政策工具箱”,做好精準施策準備,進一步在供需兩端優化政策,例如預售資金監管、房貸利率降低、加快保交樓力度、推進租購并舉、吸引人才留漢創業就業、二手房交易稅費減免等方面發力,通過降低門檻和降低成本來促進剛需、改善需求的釋放,從而為武漢樓市及經濟平穩發展提供政策層面的保障。
許小樂分析認為,這輪房價的調整已經到底,未來將從核心城市開始逐步企穩回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財辦明確將房地產定位于“支柱產業”,對穩房價的決心非常強。市場預期已經開始回溫,房價持續調整的勢頭也得到緩解。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判斷,2023年房地產的重要性提升,政策大基調仍以寬松為主,直至銷售端有明顯改善,房地產市場仍需要較大寬松政策加持。預計2023年上半年市場仍在恢復期,市場前期漸穩后期逐步回升,年中銷售規模轉正,全年成交水平與2022年基本保持一致。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