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國寧波網記者徐能 通訊員虞昌勝 卓松磊
8月13日18時48分,在世界三大強潮海灣之一的杭州灣海平面上,“水欣麒1”打樁船將61.1米長鋼護筒吊裝沉放到海中設計位置,標志著杭州灣跨海鐵路橋南航道橋159號主墩正式開始鋼護筒施工,這是繼8月10日杭州灣跨海鐵路橋北航道橋主墩開鉆后的又一重要節點。
杭州灣跨海鐵路橋是新建南通至寧波高速鐵路的控制性工程,包括北、中、南三座航道橋和跨大堤、海中、淺灘區引橋,全長29.2公里,采用時速350公里的雙線無砟軌道設計,是目前世界在建長度最長、建設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跨海大橋。建成后將創下多項世界紀錄,對世界鐵路橋梁建設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
杭州灣跨海鐵路橋南航道橋全長814.5米,采用鋼桁結合梁斜拉橋結構,主跨為364米,孔跨布置為(71.25米+154米+364米+154米+71.25米)。其中南航道橋159號墩,共設計布置42根鋼護筒,本次施工的是1號鋼護筒,樁徑2.8米,長61.1米,樁頂標高+8.0米,重約98噸。
杭州灣是典型的喇叭狀海灣,存在大潮差(最大潮差8.69米)、強沖刷、急流速(最大流速5.3米/秒)、深厚淤泥層及淺層氣多發等特點,基礎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鋼護筒的設置可有效隔絕惡劣水文、地質條件的影響,確保鉆進過程水頭差要求,防止塌孔風險。”中交二航局項目常務副總工謝元鵬介紹說。
本次鋼護筒沉放通過“水欣麒1”打樁船樁架仰俯完成起吊、立樁、抱樁作業、鉸錨移船、采用CORS系統進行精確定位、液壓錘錘擊沉樁至設計標高,實現了鋼護筒海上沉放的高精度、高效作業。
作為國家“八縱八橫”主骨架之一——沿海鐵路客運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通蘇嘉甬高鐵起自南通西站,經蘇州市、嘉興市后跨越杭州灣,在寧波前灣新區登陸,終至寧波。項目新建線路長301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建設工期5年。屆時,寧波前灣新區將進入“雙橋時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