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法國《歐洲時報》刊發題為《揚州:高質量發展一馬當先》的整版報道,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向歐洲讀者推介這座集“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于一身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圍繞營商環境、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全面介紹揚州高質量發展的新突破、新成果。據悉,《歐洲時報》創刊于1983年,總部設在巴黎,發行覆蓋歐洲,是歐洲最具影響力的華文日報之一。
報道主稿從三個方面展示了揚州城市發展:“一企來辦”,讓民眾訴求落地有聲;“超級工程”,守護一江清水向北流;“三灣公園”,見證大運河滄桑巨變。
在“‘一企來辦’,讓民眾訴求落地有聲”部分,文章介紹:2020年11月18日,揚州開通了12345“一企來辦”企業服務熱線,標志著揚州市已建立起集成式企業訴求“一號響應”機制。“一企來辦”工作已初見成效,從市本級試點先行,至今已實現全市域辦理,辦理速度同比提升1倍,辦理時長從3個工作日縮短至1個工作日,企業滿意度大大提升。為了進一步提升“一企來辦”辦理質效,揚州將升級“一企來辦”2.0版,通過搭建“一企來辦”線下專區和線上平臺,全方位服務企業。通過“揚”城一線,“州”到服務,這座千年古城正全心全意搭建政民互通的“連心橋”。
在“‘超級工程’,守護一江清水向北流”部分,文章介紹:作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源頭,確保一江清水北送是江都水利樞紐的使命。2013年12月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投運以來,截至2023年5月18日上午8時,江都水利樞紐工程已累計抽江水北送408.7億立方米,為服務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沿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調水工程還提升了調節運河水位、調蓄湖泊水量的能力,優化了水資源配置,統籌協調了供水、航運、防洪、生態環境等需求,為運河沿線地區生態修復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在“‘三灣公園’,見證大運河滄桑巨變”部分,文章介紹:在大運河的原點江蘇揚州,古運河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講述著城與河交織2500多年的故事。運河三灣是運河揚州段最古老的一段。隨著時代變遷,三灣在工業化浪潮下成為工廠聚集區,水質惡化、河道淤淺、棚戶林立、垃圾遍布。直至2014年,經過當地政府“斷腕”式生態修補,昔日的“工業銹帶”變身“生活秀帶”。近年來,揚州市不斷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全面推進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三灣片區累計關停搬遷工業企業89家,拆遷城中村居民671戶,退耕及修復濕地680畝,重現了運河三灣清水綠岸。經過一系列治理修復,曾經的“環境痛點”變成了“生態亮點”,昔日的荒地轉變為鳥語花香的生態文化公園。
報道還聚焦了揚州高端智能裝備產業發展,介紹道:高端裝備是揚州市重點培育的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之一。近年來,揚州引導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發展。2022年,揚州市高端裝備產業532家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開票銷售761.2億元,占該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12%,形成了數控機床及工業機器人、食品機械、工程機械、節能環保裝備四大特色板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