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畝桑園無窮碧,遍地蠶農采桑忙。走進徐州市棠張鎮,千畝桑田映入眼簾,一人多高的桑樹,枝繁葉茂、長勢喜人,百余名農戶正在采摘鮮嫩的桑葉,那是蠶寶寶的美食。
棠張鎮是解憂公主故里,素有“桑蠶之鄉”“蘇北蠶桑第一鎮”的美譽。經過30多年規模化種桑養蠶,該鎮形成了規模化蠶桑種養殖、繅絲織綢、休閑旅游多元化發展模式。近年來,國家稅務總局徐州市銅山區稅務局優化稅收助農服務機制,落細落實各項涉農稅收優惠政策,幫助蠶戶蠶企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致富增收的“新絲路”。
8月9日,在徐州鐵營圣樹農產品加工有限公司的蠶室,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井然有序的蠶架子,成千上萬的幼齡蠶吃著桑葉,發出陣陣“沙沙”聲。作為棠張鎮重點蠶桑養殖基地,鐵營圣樹農產品加工有限公司打造現代智能化養蠶車間,構建起“蠶農+共育室+公司”的專業化技術服務體系。“園區智能培育蠶種,直接發到蠶農手中,待蠶繭成熟后,公司負責專門收購。”企業法人楊兵介紹,預計該公司今年將養蠶70余張,結繭約5000多斤,收入近20萬元。
(資料圖片)
“蠶養殖規模大了、蠶繭銷量好了,我們接觸的稅收業務也就多了。有不了解的業務,稅務部門的工作人員會立即上門輔導,‘手把手’教我們如何進行納稅申報、發票申領、發票開具等,幫我們節省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十分暖心。”談及稅務部門的服務,楊兵感觸頗深。
據了解,為助力鄉村蠶桑經濟做大做強,銅山稅務部門結合“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組建涉農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走訪調研,及時了解農戶生產、稅收減免等情況,并結合產業特色、生產經營和涉稅需求,為農企、農戶提供全周期、全流程“定制”服務,將涉農稅費優惠政策送到“家門口”。
走進徐州光彩絲綿制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6組生產線滿荷運轉,自動繅絲機正開足馬力加工作業,雪白的蠶繭經過一道道工序后,變魔術般變成了一捆捆精品生絲。
“是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堅定了我們的發展信心。”公司財務負責人陳厚梅表示。據了解,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這一項,預計該公司就可享受300多萬元稅收優惠。“這筆省下來的資金,正好用于與高校合作研發移動式交直流兩用蠶繭烘干自動分揀機項目,等到項目完成,我們的生產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在徐州金明針織有限公司,企業財務負責人鄧燕玲有感而發:“一攬子優惠紅利接連入袋,使資金‘活’起來。‘非接觸式’辦理出口退稅等一系列便民措施,精準把脈,不但增強了企業的‘免疫力’,而且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發展的信心和動力。”
為全面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徐州稅務部門推出“一戶式”精準服務,通過“點對點”“一對一”政策輔導,確保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到企業發展中去,使“真金白銀”的減稅紅利轉化成企業蓬勃發展的動力源,讓眾多徐州外貿出口企業因為有了稅惠助力,發展得更有底氣、更加穩健。
鄧燕玲介紹,作為一家專業從事針織面料、服裝生產的銷售企業,金明針織產品出口至俄羅斯、北美、歐洲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從提交申請到退稅款到賬不超過3個工作日,稅務部門的高效服務,為企業引來資金“活水”,上半年金明針織就享受出口退稅197萬元。
纖纖一縷絲,連起千畝優質豐產桑園,牽起萬戶養蠶農民,織就徐州市桑蠶產業“破繭成蝶”之路。下一步,徐州稅務部門將立足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在精細服務中傳遞溫暖,在稅惠落地中注入動能,不斷推動蠶農增收、蠶企增效,助力徐州蠶桑產業煥發新生機,“織”出“新絲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