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8月12日,全國首個政府主導、電網統籌、市場化投資運營、全社會參與的縣域城市級綜合能源服務平臺——“江蘇綠心”揚州高郵城市綜合能源服務平臺建成投運,為高郵縣域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增添新保障。
地處“江蘇之心”的高郵匯集了生物質、燃氣、風力、光伏等多個發電站,總裝機容量1134.5兆瓦,其中新能源發電站裝機容量為898.5兆瓦。2022年,高郵境內的新能源發電量為18.11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71.92%,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5%。此外,高郵經濟開發區是江蘇省唯一的光儲充(光伏發電、儲能、充電)產業園,形成了電池片、太陽能電池板、光伏電站、智慧照明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今年,圍繞“碳達峰”目標,高郵市政府主導牽頭、國網揚州供電公司和國網高郵市供電公司參與、國家電投中能合縱物聯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國網信息通信產業集團建設,“四方聯動”共同打造以“虛擬電廠”為核心的江蘇綠心高郵城市綜合能源服務平臺。
該平臺主要設有“綠心”虛擬電廠管理、“綠心”能源視窗、“綠心”能效服務三大板塊,通過實時匯集新能源發電站、重點企業、大型商場超市等能源數據,構建了政府監管、電網統籌、用能企業參與、光儲充企業聯動的新型縣域能源服務體系。
當天,該平臺的“綠心”虛擬電廠板塊正式投入使用。“高郵各類發電廠、發電站分布在不同區域,在地圖上就是一個個點。‘高郵城市能源服務平臺’之‘綠心’虛擬電廠的功能就是將地圖上這些分散的小容量的點聚合起來,構成一個可實現人工智能運算的虛擬發電廠,對整個用電負荷進行最大化的消峰填谷。”國網信息通信產業集團研究院信息中心高級研發工程師孟洪民介紹,虛擬電廠對外有兩個特征,當為電源特性時,跟常規電廠一樣發電,當為負荷特性時,其壓降的負荷相當于多發的電能。
“打個比方,今年高郵地區最大樓宇用電負荷為41.43兆瓦、最大工業用電負荷為280.8兆瓦,如果運用‘虛擬電廠’,最大潛能可實現最大填谷容量31.43兆瓦、最大消峰容量31.96兆瓦。這樣既能保障電網安全可靠運行,也能保障社會各行業有序用電。”孟洪民說。
據了解,隨著鄉村振興“電能替代”工作的不斷深入,電力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能源。該平臺的建成投用,將通過綜合能源的實時大數據,為政府、電網企業、能源用戶等提供高效的第三方服務,推動高郵市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促進城市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