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廢城市”建設有利于解決城市固體廢物污染,提高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獲得感。江蘇徐州生產、生活中的固廢究竟是如何處理的? 8月10日,徐州市生態環境局開展2023年“凝眸青綠、生態徐州”專題監督活動,主動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組織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走進沛縣了解“無廢城市”建設,看現場、聽匯報、提建議,廣納灼見良策,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質效。
凝眸青綠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批批廢鋼進入生產線,經過1000多攝氏度的高溫,采用短流程連續加料電弧爐冶煉工藝,37分鐘就能出一爐新鋼。在徐州金虹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全廢鋼綠色循環再生產模式引起了代表委員們的極大興趣。
依托周邊200km范圍內的廢鋼資源和自己研發的先進工藝,徐州金虹的年煉鋼能力達100萬噸,實現了智能化、節能化、零污染生產,2022年產值達到25.26億元。
“我們實現全過程‘吃干榨凈’。廢鋼從收運到投爐冶煉,全過程不落地,不對環境產生任何影響;冶煉過程中的廢氣、廢水全部循環再利用,煉鋼爐渣部分循環再利用,剩余部分生產成建材砂和防銹砂。”企業負責人指著展示區的爐渣說,以前這些廢棄爐渣需要花錢請人來處理,現在經過加工變廢為寶,售價達到200多元/噸。
走進徐州國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映入眼簾的是8座蒙古包式的厭氧發酵罐。從周邊回收來的畜禽糞便、餐廚垃圾、環衛糞便、秸稈等有機廢棄物,經過厭氧發酵進行無害化處理,可以實現資源化利用。
“我們開發了一款類似滴滴打車的App,周邊中小型養殖戶家中有畜禽糞污需要回收時,只要通過手機App智能點單,公司就會派專業人員上門服務。”工作人員介紹說,該公司可年處理畜禽糞污36萬噸、秸桿2萬噸,年產沼氣1980萬立方米。產生的沼氣,三分之一用來發電上網,三分之二用于提純生物天然氣并入沛縣燃氣管網,沼渣可以生產有機肥,沼液供給周邊農民和農場替代化肥,現在每年可發電1580萬千瓦時、生物天然氣700萬立方米,形成“有機廢棄物—沼氣—發電—有機肥—生態種植”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在安裝了除臭系統、采用平臺式壓縮箱體避免垃圾落地的敬安鎮多功能環衛中心,代表委員們饒有興致地體驗了垃圾分類知識競賽和小游戲;美麗的安國湖國家濕地公園內,大家一起了解了生態修復將廢棄礦山變成“綠水青山”的歷程,感受了十里蘆葦蕩、百果花園島、千畝荷花塘、萬鳥棲候區的夏日風情。
共治共識
作為江蘇省唯一入選國家首批“11+5”“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的城市, 徐州系統謀劃從試點到全面建設的延續性任務,試點期間全面超額完成49項指標、72 項任務和75項工程,多項工作取得系列突破性進展,工作做法獲得生態環境部大力推廣。
進入“十四五”時期,徐州下活、下好全市“一盤棋”,協同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與碳減排。
建立綠色制造示范培育庫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19 家,2114 家企業納入省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控系統,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繼續保持100%……
聯動機制還需完善,責任落實力度不足,大宗工業固廢產生強度大、利用途徑相對較單一,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處置路徑探索尚未有實質性進展……
座談會上亮成績、擺問題、析不足、探路徑,誠懇征求代表委員們的意見建議。
“聽說徐州金虹過去是生態環境領域掛牌的老大難企業,現在成為環境友好型鋼鐵生產示范企業,說明我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得非常扎實!”
“環境保護不能光盯著分數、排位,更要著重老百姓的受益程度。”
“建議篩選一批固廢處理示范企業定期向公眾開放,弘揚無廢理念,提高公眾認知。還可以開發一些與‘無廢城市’創建相關的文創產品,讓參與創建‘無廢城市’成為年輕人的一種時尚。”
代表委員們的建議提得真誠,現場的答復更有溫度、力度。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唐光普表示:“‘無廢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公眾、社會組織等多元協作。下一步,我們將強化頂層設計,加強固體廢物精細化管理,加大宣傳力度,推動建立徐州都市圈建設的區域合作機制。希望各位代表委員繼續監督生態環境部門依法履職發揮職能,為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建議。各相關職能部門同心同向,共同解決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推動我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讓優質的生態產品不斷涌現,讓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更加扎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