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初,公安部門在全市范圍內啟動城市道路交通“鎮·暢行”工程,積極探索“優化、錯時、動態、民力、倍增”現代警務實踐,致力打通交通動脈“栓塞”點,智能調優警力勤務模式。工程實施百日以來,全市早晚高峰交通擁堵指數同比下降8.29%,10處A類點位擁堵降幅超10%,城市道路主次干道擁堵路段、時段明顯減少。
打通交通動脈“栓塞”
(相關資料圖)
在前期調研摸排的基礎上,東吳路(夢溪路-第一樓街)、夢溪廣場、解放路江大附院西門路段、南徐大道(隧道出口至檀山路)等10處被列入亟待疏通的A類“栓塞”點。
對此,公安交警部門聯合江蘇大學交通工程學院、市規劃設計集團等單位,專門成立交通組織優化中心、交通信號燈配時優化服務中心。結合群眾出行特點和路口實際流量,以“微創手術”解決局部堵點,開展信號燈調優、交通組織優化工作。綜合應用單向交通、“微循環”、左轉直行待行區、潮汐車道等手段,提升整體通行能力。“鎮·暢行”工程啟動以來,全市信號燈調優達253處,城市道路交通標線出新164處、新增交通標志牌413塊。
瞄準警力優化空間,公安交警部門積極調整現有勤務模式,實現“警力跟著堵情走”,做到“擁堵不消除,警力不撤崗”。建立“網格化+點段長”責任制,確立市區12條重點路段、24處重點路口、9處核心網格,實現堵點區域定崗定人定責、重要點段鐵騎輪巡,輔以無人機巡邏監測、實時智能監控,全面提升路面突發擁堵事件有效感知度,構建覆蓋“點、線、面”的路面立體化管控格局。在重點路段、高峰時段實行事故接警車、應急排障車現場駐點,實現城市咽喉要道輕微事故“1分鐘派警、3分鐘到達現場、5分鐘恢復交通”,再結合“空中快處”“遠程定責”等云處理應用技術,大大提升事故快速處置效率。5月以來,全市城區范圍內快處簡易交通事故6800余起,事故快處率達70%以上。
探索高效現代警務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公安交警部門推出“錯時出行”號召,在市區堵點路段沿線的中小學校推行“護學崗+”,倡議學生家長錯時接送。主動對接堵點區域企事業單位、大型小區,有序引導進出車輛,協調環衛車避開早晚高峰、規范錯時作業。發動堵點道路沿線社區、物業,共同參與疏堵保暢“暢行物聯”行動,依托社會治理網格群和物業管理微信群,向小區居民發布交通暢行的提示信息,幫助居民合理規劃出行路線。“鎮·暢行”工程開展以來,累計發布各類交通提示1700余條,覆蓋小區居民10余萬人。
公安交警部門嘗試警校、警企、警媒等深度合作,實行一線民警參與直播,探索“電波調頻”線上分流調度模式,實時提供路況信息,引導駕駛員合理規劃出行。公安交警部門開展“鎮·暢行”工程“碼上說、碼上辦”金點子有獎征集,邀請市民、單位參與堵點治理的每個環節,為自身出行排堵治堵、安全勸導、監督宣傳,截至目前收集各類“金點子”302條。
提升城市出行品質
“鎮·暢行”工程是公安機關以人民需求為導向實施的一項民心工程,也是對社會的一項鄭重承諾。既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出行環境的需求,更要為鎮江“跑起來”賦能公安力量。
在市公安局黨委部署下,全市城市道路“鎮·暢行”工程穩步推進,不斷取得新成果。“鎮·暢行”工程的實施帶來的輻射影響既體現在道路通行率的提升、交通組織逐漸完善、城市通行秩序全面好轉,又體現在民警問事率、管事率提升,交通亂點明顯減少,市民安全意識顯著增強。調查顯示,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守法率、遵章率達90%以上。“鎮·暢行”工程形成交通違法嚴查嚴處態勢,堵點沿線二次出警率同比下降24%,群眾針對道路擁堵的投訴量同比下降16%,為鎮江的高質量發展擦亮了文明底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