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需要集聚社會各方力量共同推動。不久前,鎮江市印發了《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全面構建低碳高效產業結構體系”,為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描繪了清晰的線路圖。
【資料圖】
綠色化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不僅要在技術層面上加快研發和推廣,也要在綠色產業體制機制上進行變革,優化存量,推進‘雙碳’目標實現。”市發改委資環處處長朱海洋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把低碳高效的產業結構優化壯大起來。
在這一過程中,鎮江市將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的基礎上,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全面提升資源循環利用效率,由此構建綠色低碳的循環產業體系,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動力源泉。
以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為例。近年來,鎮江市抓住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積極推進綠色制造示范,經過多年深耕,全市綠色制造體系日漸完善,一批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制造單位脫穎而出。根據今年初省工信廳公布的江蘇省綠色工廠(第三批)名單,鎮江市新增威騰電氣、超力電器、索普化工、建華建材等10家省級綠色工廠;全市累計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18家、省級24家、市級118家。據初步統計,2022年全市綠色制造單位實現節能12.1萬噸標準煤、節水3102萬噸、綜合利用一般工業固廢207萬噸,較好地發揮了典型引領作用。
在此基礎上,《實施意見》明確,鎮江市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有效化解過剩產能,并以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和“兩高”項目集聚度較高的園區為重點,加快推進重點領域低碳工藝革新、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同時,推進商貿流通、信息服務等行業綠色轉型,提升服務業低碳發展水平;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促進農業固碳增效;系統推進工業、農業、建筑業、服務業等領域清潔生產,積極推行產品綠色設計。
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僅靠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遠遠不夠。“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朱海洋介紹,根據《實施意見》,鎮江市以高質量綠色低碳發展為導向,瞄準“四群八鏈”主導產業方向,推動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鏈群優勢重塑、價值躍升,積極發展生物技術和新醫藥、航空裝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培育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清潔能源等綠色低碳產業。
產業“向綠”,打開低碳新空間。鎮江市正加快光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同時積極布局抽水蓄能電站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目前石碭山、韋崗青山湖一期項目已納入國家相關規劃,永興壩抽蓄單點選址報告已上報至省能源局,力爭增補納入國家規劃。近日,省發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戚玉松帶隊來鎮江市開展專題調研,對此表示充分肯定,并鼓勵鎮江市堅持以系統思維謀劃發展,為江蘇新型能源建設發展多作貢獻。
全面提升資源循環利用效率,是構建綠色循環體系的重要一環。《實施意見》提出,要推動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化改造、產業循環式組合,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建立健全廢舊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體系,加強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推動生活垃圾和產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全面提升資源利用率和產出率。
值得一提的是,上月,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出臺了《鎮江市2023年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要點》,聚焦建立健全塑料制品生產、流通、使用、回收和利用處置等環節,深入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守護低碳城市“綠”。
根據《實施意見》,到2025年,鎮江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鎮江市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初步建立,減污降碳協同管理體系更加完善;到2060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碳中和目標如期實現。
(來源:今日鎮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