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在江蘇省如皋市江安鎮廣袤土地上,藍莓、桃子、西瓜、火龍果等水果相繼上市,六月的風夾裹著醉人的香甜吹向大地,不僅甜了舌尖,更鋪就一條“甜蜜蜜”的致富路。
桃園下養鵝,奏響“致富曲”
(相關資料圖)
在如皋市念佳家庭農場的果園里,綠樹掩映間,桃香襲人,一顆顆飽滿水靈的桃子壓彎了樹梢。上千只白鵝在桃樹林里或閑庭信步,或埋頭覓食,或追逐嬉戲,給平靜的桃林增添了蓬勃生機。
介紹起自己家的“復合式”產業經營,農場負責人徐相親說起來頭頭是道:“桃園養鵝生態循環模式,既充分利用了果樹下的空間,又巧妙地消滅了地間雜草,鵝的糞便又能當作有機肥,增加桃的甜度和品質。”
農場占地80余畝,共有七千多棵桃樹,種植了夏早紅桃、油桃、蟠桃、紫桃等十多個品種,品相和口感各有特色,分批不同時間段成熟,采摘期可以一直持續到9月,預計總產量可以達到8萬斤以上,利潤可達40萬元。
“不僅可以賣桃子,還能賣鵝蛋、肉鵝,一年下來節省的肥料也是一大筆開銷。”徐相親笑著說,“以種植業推動養殖業,以養殖業帶動種植業,發展循環經濟,我在探索中嘗到了甜頭。”“這剛摘下來的桃子紅撲撲的,不僅好看,而且味道脆爽香濃,清甜多汁,果肉還能離核,一口就愛上了!”正在桃園采摘的游客贊嘆道。
紅紅火龍果,致富“金果果”
走進如皋市石美琴家庭農場,數十個鋼架大棚傲然挺立在田野間,大棚內,一棵棵火龍果樹莖稈碧綠、形態各異,紅彤彤、金燦燦的果實掛滿枝頭,顯得格外耀眼。地上套種的西瓜藤蔓蜿蜒、肆意生長。
“為增加產值,我們創新種植方法及模式,采用同一水果多品種嫁接、火龍果大棚套種西瓜等,確保水果錯峰上市、節省土地資源。”石美琴家庭農場負責人黃新峰介紹:“通過大棚來控制溫度,使用的是有機肥和生物防蟲,不使用化肥農藥,因而長出的火龍果口感、質量都不錯。”
火龍果種植基地共有12個溫室大棚,占地面積十余畝,每畝每年產量達1500到2000公斤,畝產值達到28000元左右。火龍果的花果期長,從7月上旬開始到12月底才結束,歷經5個月,適合觀光采摘。
如今,火龍果種植已成為黃新峰實打實的致富產業,也成為周莊社區拉動居民在家門口就業的項目之一。“我們農場常年有12個工人,幫助鋤草、整理枝條,每個人一年能有2萬元左右的收入。”黃新峰說。
美味“藍”不住,采摘正當時
進入 6月,走進如皋市江安鎮的“田村長”藍莓園,大片藍莓開始陸續成熟,一顆顆飽滿成熟的藍莓綴滿枝頭,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果香,讓人垂涎欲滴。工人們正忙著給藍莓樹除草,不少游客前來體驗采摘樂趣,共享“莓”好時光。
藍莓素有“水果皇后”的美稱,個頭雖小,但營養成分卻非常高,深受消費者喜愛。據“田村長”藍莓園負責人賈建芳介紹,藍莓園占地600畝,園區內含奧尼爾、綠寶石、薄霧等五個品種,滿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我們的果園不打農藥,不用激素,用生物有機肥追肥。果實個頭大產量高,味道酸甜可口,我對今年的藍莓產量和銷量充滿信心。”
據了解,自藍莓種植以來,采取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多種方式,不僅增加了村民和村集體經濟收入,還帶動了30余名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給村民帶來了實惠。“我已經在這邊工作了將近10年了。一天能掙80到100塊錢。這個活不錯,錢也掙了,家里也照顧了。”農戶孫大爺高興地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