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嫩的手指在手機、平板屏幕上嫻熟地劃過一道道弧線,點開視頻或者游戲……互聯網時代,未成年人“觸網”低齡化、常態化日趨明顯。
紛繁的網絡世界,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充滿各種誘惑。南通始終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多措并舉,抓緊抓實,引導未成年人安全文明上網、健康適度用網,保障未成年人網絡合法權益。
精準宣傳 全域覆蓋
(資料圖)
構筑網絡安全防護屏障
“沒想到除了游戲外,網絡還有這些神奇的用處。”“青少年模式原來是這么保護我們的,在這兒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走進崇川區網絡文明展示體驗館,通過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和豐富的視聽內容,未成年人親身體驗釣魚WiFi、網絡欺詐、黑客攻擊等網絡威脅,在互動體驗中學習網絡安全知識、增強網絡安全意識。今年5月,崇川區網絡文明展示體驗館入選第三批省級網絡文明素養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單位。
“我們也要像‘如小朗’一樣,守護文明網絡空間。”“六一”前夕,如皋市委網信辦聯合城南街道走進“熊貓寶寶樂園”,開展“愛在e線 趣味無限”迎“六一”網絡文化活動。孩子們在樂園里學習網絡知識,在游戲中尋找網絡知識答案,通過沉浸式體驗和寓教于樂的方式,弘揚網絡文明,爭做文明小網民。
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6月14日,海門區司法局余東司法所開展“e起護苗 綠色上網”普法護苗系列活動,以案釋法、以法論事,為樹勛初級中學學生們敲響警鐘,引導學生自覺抵制網絡不良誘惑。
網民群體數量逐年增長,很多未成年人也加入了“觸網”隊伍。據《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2)》顯示,未成年人上網普及率已近飽和,近半年內的上網率達99.9%,顯著高于73%的全國互聯網普及率。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南通戶籍人口746.69萬,其中18周歲以下未成年人86.85萬,占全市戶籍人口的11%。針對未成年人體量大、管理難的困境,南通市堅持資源共享、融合發展,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網信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格局,著力打造以共治、共護、共育為內涵的網絡綜合保護體系,全面構筑市縣鎮村四級全域覆蓋的未成年人網絡安全防線。
以暑期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為契機,開設“E路護苗·清朗暑期”云端講堂,引導未成年人自覺抵制網絡不良信息。以“法潤江海·凈網匯通”網絡普法品牌為引領,利用“開學第一課”“護苗行動”“關心下一代”“網絡安全進校園”等活動,進行網絡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識。今年以來,全市開展網絡普法進校園活動225次,受教育人數達12.9萬人。
搭建平臺 凝聚合力
全方位構建保護支撐體系
動動手指,就能實現幼托機構查詢、一鍵預約托位、科學育兒知識學習、家園互通等貼心服務。3月21日,全省首個智慧托育監管平臺——“南通市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監管平臺”正式上線。
3歲以下的嬰幼兒照護服務,事關千家萬戶。去年,南通市備案托育服務機構130家,總托位數2.5萬個。截至目前,已建成國家普惠托育機構27家,省級普惠托育機構37家。作為一個智慧監管平臺,“南通市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監管平臺”構建了監管部門、托育機構、家長緊密聯系的托育服務生態鏈,實現實時監管、視頻監管和智慧監管。
青春燈塔,勵志護航。打開南通崇川檢察微信公眾號“勵志護航”欄目,你可以在“學習園地”中觀看“青春燈塔”法治課、《青春正步走》法治片,可以進行維權咨詢或侵權舉報,也可以學習家庭教育相關知識。
海安市檢察院依托網絡陣地、進駐網絡空間、打造線上產品,搭建“未檢智慧平臺”小程序,實現對未成年人普法、幫教、救助等多種功能,形成“線上線下齊抓共管,普法宣傳、權益保護、預防犯罪等一體化建設”的青少年維權體系,獲評首批省級網絡領域青少年維權崗。
以檢察之力,護孩子安全“觸網”。全市檢察機關大力推進“一站式”詢問、救助機制,依托崇川勵志園、通州古沙陽光驛站等基地,探索“家庭關愛、校園復歸、社區接納”幫扶模式,涵蓋教育訓誡、志愿服務、團輔拓展、親子沙龍、家長課堂、網絡課堂等18種線上線下綜合教育形式。
南通市不斷強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技術支撐,全方位搭建網絡保護平臺,全力構建保護支撐體系。研發全國首款支付寶校園防網絡詐騙小程序“防騙碼”,研發“網上勵志園”輔助幫教系統及“成長碼”分級動態管控幫教對象,上線“強制報告提交”模塊,拓寬涉未違法犯罪線索舉報途徑。
關口前移 加強監管
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最近,市民馬先生有些擔憂:9歲半的兒子總喜歡刷手機上的短視頻,平時還把“老六”“老鐵”等網絡熱詞掛在嘴邊。
“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與之伴生的網絡安全威脅也不容忽視。”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南通市未成年人成長中心“童老師”志愿者楊宇紅老師說,由于未成年人的認知仍處于較為單一、片面的階段,他們很容易被網上一些暴力、低俗的元素誤導,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模仿行為。
南通市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關口前移,堅持管苗頭、管源頭,及時發現網上涉未成年人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持續加強日常監管,加大網絡執法處罰的力度,緊盯未成年人使用頻率比較高的一些網站平臺,對違法違規的網站平臺和賬號從嚴處置,有力震懾,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壓緊壓實互聯網網站和平臺的主體責任,加大對網絡游戲企業檢查力度,禁止違規招收未成年人參與網絡直播和電子競技項目。加強屬地平臺主播管理和引導,禁止發布涉黃、涉低俗內容。加強涉網行業場所管理,發揮“五老”網吧義務監督的作用,嚴查非實名制和未成年人網吧上網等違規行為。
組織屬地網站平臺設立涉未成年人專用舉報渠道,與屬地主要商業網站簽訂《積極開展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工作承諾書》,發動網絡志愿者對有害不良信息積極舉報,為未成年人綠色上網、安全上網創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以“清朗”“凈網”“潤禾”等專項行動為抓手,多部門聯動全面開展違規網課平臺、“飯圈”文化、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等專項整治,共同為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網絡空間。從嚴從快辦理各類重大案件,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重大事件、惡性案件,社會影響重大、犯罪手段惡劣、社情輿論高度關注的案件實行督辦和報備審查機制。持續深入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今年以來,公益訴訟立案已達37件。
(來源:南通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