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今天(8月8日),“蘇錫常湖”四地交通運輸部門在浙江湖州正式啟動環太湖交通綜合執法一體化合作,從環太湖水上的聯動封航、污染防治、聯合執法擴展到路上的超限治理、大件運輸、“兩客一危”等交通運輸全領域,率先開展長三角交通運輸跨區執法協作試點示范,構建環湖“四地協同、一體監管”聯動共商共享共治共優共建新格局。
當天,四地市交通運輸部門開展環太湖流域全域船舶污染防治“藍盾”行動。上午10點,在蘇州交通執法點位,支隊水上執法四大隊執法隊員現場登船,對船舶污染物收集處置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在船舶生活污水收集處置環節,按照真實交付、真實接收、真實轉運原則,執法人員進入機艙檢查生活污水管系,查看污水進水管閥門是否關閉,隨后立即現場開展“追蹤劑”測試。執法人員對照進出港電子記錄,全面檢查船舶航次生活污水、船舶垃圾上交情況,查閱船舶防污臺賬,通過現場檢測、記錄比對、臺賬檢查,形成船舶污染物處置全程閉環檢查。執法過程實時上傳,當天檢查船舶15艘次,發現隱患問題4個,立案處罰4件。
據了解,蘇州交通部門持續強化源頭治理,推進船舶防污染,助力蘇州水域更清潔,今年上半年,已完成船舶載運危險貨物登船監督檢查743艘次,船舶燃油快速抽檢534艘次,船舶污染登船監督檢查3343艘次,超過全年目標任務3300艘次。
江蘇蘇州、無錫、常州和浙江湖州環繞太湖沿岸,水上路上交通網相連相通,經濟發達。自2005年以來,蘇州、湖州、無錫聯合建立《太湖湖區船舶防污染及通航安全聯合管理機制》,推動太湖水上防污染一體化、事故聯合調查、執法勤務聯動等多項跨區域合作機制,實現環湖水上執法監管“一盤棋”。2021年以來,太湖水域累計封航150次、4239小時,其中蘇州交通執法部門救助船舶271艘次、船員626人次,有效維護了太湖水域安全形勢穩定。
此次環太湖交通綜合執法一體化合作,這盤棋從水上擴展延伸至路上。“蘇錫常湖”四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建立輪值、例會、研討“共商”機制,通報重大執法行動及階段性協作進展情況,協調重大事項,專題研究“兩客一危”監管、超限超載治理、水上應急處突、船舶污染防治等執法領域,開展“兩客一危”“大件運輸”“休閑船艇”等具有重大輸入風險、重大共通問題協作研究,交流執法經驗,推動和促成解決交通綜合執法中的實際問題。
此外,將打破數據壁壘,推進數據共享,構建形成四市數據共享系統框架,推動區域執法監管數據對接,實現行業信息互查、數據共享。推進區域內交通運輸電子證照互通互認,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完善違法線索抄告、案件移送等制度,強化區域數字化協同指揮能力。建立四地交通綜合執法專家庫和專家調用機制,對出現重大疑難案件或事故時,按照程序調用專家參與案情討論、聽證和事故調查、分析。
推進執法、溯源、辦案“三聯動”,構建“定期+定向+定時”三定聯合執法機制,定期開展聯合路查、聯合巡航等執法協同行動,定向開展全區域聯動聯勤專項整治,協作開展聯合執法管控;研究邊界區域超限超載運輸、成品油運輸、“兩客一危”、固體廢物轉運等領域的源頭管控,推進“一超四罰”、船舶燃油檢測等領域聯動溯源;探索構建交通運輸違法“證據互認、線上移送、協查辦理”三大“綠通”辦案機制。
為創優執法標準、助優營商環境,制定相對統一的高頻同類案件裁量基準、案件證據構成要件等內容,固化成果,爭取省層面試點;聯合制定交通運輸輕微免罰清單和減輕處罰清單;探索重點領域跨區域分級分類監管試點,開展信用修復異地辦理,依法依規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與此同時,各部門還將創新開展“黨建聯建”活動,以黨建引領,組織交通綜合執法業務技能競賽,推動交通執法人員區域內異地交流鍛煉,提升交通綜合執法人員能力素質。
(來源:江蘇廣電蘇州中心站/施志鵠 編輯/俞思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