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料峭春寒中,靖江兒童福利院里一派熱鬧景象。靖江市第一高級中學歷史教師鞠鑫又一次帶著學生們來到這里,給孩子們送來最急缺的紙尿褲。他還自費購買牛奶、書包等學習生活用品分發給小朋友,并講解起長江魚類資源保護。“他們一有空就來,節假日更是???。”靖江兒童福利院兒童部副主任謝榮華說。
從上大學開始,鞠鑫就關注環保事業。2001年,他發布成立環保社團倡議書,得到80余名同學響應。2004年工作后,他創辦泰州市首家青年環保志愿者社團——“赤子之心”環保社團,先后帶動2萬名青少年投身環保行動,超過1.2萬人接受水資源保護教育。
鞠鑫在江蘇師范大學讀書期間結緣環保。一次,他在回收利用廢舊電池的環保行動中聽說,一粒紐扣電池會對一立方米土地造成污染,深受震動。于是,他和3名同學組成一個小小“聯盟”,相約每周末在圖書館義務清理垃圾,“赤子之心”也應運而生。2001年10月,他們在泉山校區各宿舍樓下設立廢舊電池回收桶。僅一學期,就回收廢舊電池4大桶,累計100余公斤。
如今,“赤子之心”早已不是鞠鑫一個人在戰斗,他在全國創辦、協辦17家“赤子之心”環保社團,累計吸引300余名教師、社會人士加入,發展學生會員6000余人。
“教育就像我的妻子,相伴到老;環保就像我的兒子,精心呵護。我希望留給學生的,不僅是某項具體的教學成果,更是綠色正能量的精神傳遞。” 鞠鑫說。這些年,他整理出15萬字的《環境科學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課題研究成果,編寫10萬字的校本教材《地球媽媽》。
2008年,鞠鑫環保事業遭遇“瓶頸”,他決定打破撿拾垃圾、植樹、清除牛皮癬等環境保護“老三樣”,首先從環?;顒颖就粱胧?計劃將馬洲島濕地保護作為環保項目來實施。他毛遂自薦找到濕地生態項目負責人。對方見他是老師,不解地問:“一個老師為什么要上島?老師和學生做環保能做出什么來?”面對對方的疑惑,鞠鑫認真講述社團的公益理念和行動策劃。第6次見面,這位負責人終于同意帶他們登島,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水質監測等活動。
“同學們也在行走中感知自然的美好,進而產生守護藍天碧水的內生動力。”這樣的潛移默化,影響了鞠鑫班里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有學生高考作文用環保公益活動當寫作素材,學校每年有數十名畢業生選擇填報環境工程、植物資源利用、生態學等專業。《赤子之心》報紙每月一期,在學校、社區發放3000多份,堅持到現在。由鞠鑫主持開發的《環境》《做個環保人》《身邊的環境問題》等校本課程也深受學生歡迎。2017年,清爽靖江環保體驗館建成,累計為1.5萬人提供生態文明知識義務講解服務。
隨著團隊規模越來越大,“赤子之心”朝著品牌化的道路不斷前進。“環保宣傳既要有普及性也要有針對性,充分利用好傳播載體才能收到更好效果。”鞠鑫說。他們了解到靖城街道虹茂社區有很好的書畫氛圍,就走進社區開展環保主題書畫創作活動;濱江新區辦事處興陽社區瀕臨長江,就開展保護母親河環保行動……近年來,“赤子之心”環保社團組織綠色義賣、長江濕地資源調研、機動車尾氣排放調查、水質監測等近300場環保主題活動。
作為志愿者,鞠鑫踐行志愿理念的行動不僅在環境保護。在他看來,“環保+”更有生命力。
變廢為寶,是鞠鑫在生活、工作中倡導的。靖江市一中每個班級都有一個特殊的“三毛基金”,他號召同學開展垃圾分類回收,用賣垃圾的錢資助學生。首筆愛心款100元,捐贈全國保護母親河工程;第二筆善款2050.2元,捐贈汶川地震災區……“在漫畫和影視作品中,三毛自己衣不蔽體,卻始終有顆助人為樂的熱心腸,象征著微小卻真摯善良的溫暖;三毛也可以理解為三角錢,雖是微小心意,卻也能積少成多,匯成扶貧助困的暖流。”學生王楓對“三毛基金”的解讀在師生中有著普遍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