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行業因勢利導,迎合需求,消費升級與消費多元互為交織,實現了多年來少有的較快發展。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現存冰淇淋相關企業2.88萬家。業界人士認為,中國冰淇淋市場年產銷規模已超1600億元,行業營收普遍增長。
年輕消費者對冰淇淋消費需求的升級推動著整個行業的快速變革。面對多元化、個性化的產品需求,和路雪今年推出的系列新品,從口味造型到跨界合作實現產品多重創新,也帶給消費者全新的冰淇淋快樂體驗。隨著當下年輕消費者對口味、顏值、健康、體驗等一系列需求的升級,冰淇淋逐漸成為了承載情緒價值、滿足社交需求、體現文化追求的休閑食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國內冰淇淋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冰淇淋行業響應國家號召拉動內需,創新新品,拓展市場。品牌冰淇淋探索柔性生產適應市場需求;龍頭企業冰淇淋大單品廣受歡迎;和路雪、八喜、夢龍、哈根達斯等國際品牌深耕市場;中街、紅寶石、宏寶萊、大橋道等區域品牌跨地域營銷攻城略地;網購冰淇淋買贈多多,促銷不打烊成為常態;全乳脂、高蛋白、低糖、低脂、乳酸、奶酪等產品主打營養健康牌;跨界聯名款冰淇淋、多口味、新場景冰淇淋彰顯浪漫色彩。冰淇淋全國品牌下沉,區域名牌延伸,線上引流和線下拓點全渠道經營,提升了購買力。在冷鏈物流保障下,冷食電商火爆,多種銷售渠道使冰淇淋方便安全通達消費終端。
消費多元化和追求品質是冰淇淋市場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多位業內專家介紹,行業整體不斷升級產品,冷食市場呈現多元化發展局面,單純消暑降溫與追求品位、講求營養、樂享休閑消費共存,低中高價位產品均有市場。今年鐘薛高在生產高端冰淇淋的同時發布了售價3.5元含有純可可脂、黃油等原料的“AI冰棍”,在線下渠道售賣,希望用不同的產品線去滿足不同的消費者,其四月開放訂貨以來,目前已經出貨近2000萬支。許多消費者將冰淇淋列入家庭零食清單,網購已成為消費時尚,家庭倉儲式消費和批量購買使冰淇淋能夠隨時享用。南方許多城市的消費者也打破習慣用冰箱儲備冰淇淋,這不僅帶動了冰淇淋銷售,消費者也因此得到實惠。
2023年冰淇淋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外資企業加碼中國冰淇淋市場
據京東超市今年3月發布的熱銷品趨勢報告,2022年冰淇淋在京東超市銷售整體增長20%,三年復合增長率在15%以上,夢龍、可愛多、千層雪、和路雪、八喜、伊利、哈根達斯、明治、鐘薛高、蒙牛等十大品牌保持優勢,多個新銳品牌銷售額也在去年增長過百萬,如OATLY、中街1946、田牧、可米酷、美登高等。
近幾年金融資本對此領域的熱情逐漸冷卻。據業內人士分析,盡管我國雪糕、冰淇淋市場規模龐大,但行業依舊高度分散,份額超過2%的品牌僅有7個,一些從業30年的企業營業額也難以做到上億規模。門檻低、利潤低、難變現,不易于金融資本進入。數據顯示,2022年按零售額計算,我國冰淇淋市場份額超過2%的單一品牌只有7個。從企業角度看,伊利以21%的零售市場份額居首,聯合利華、雀巢份額分別為10.5%、3.1%,市場依舊高度分散。
2022年進博會期間,明治中國透露其位于上海的雪糕廠在建設中。2023年1月,聯合利華位于江蘇太倉的冰淇淋新廠投產,廣州從化的冰淇淋基地預計2023年投產。雀巢2021年將“五羊”商標轉讓給越秀集團后,轉身推出戰略新品“粵新意”,并結合旗下糖果品牌推出脆脆鯊甜筒和奇巧冰淇淋。以茅臺冰淇淋為代表,零食、飲料、酒水、零售業跨界冰淇淋的也不在少數。2022年5月,歷經4個多月研發、上百次試驗的茅臺冰淇淋上市。2022年底,德芙母公司瑪氏在廣州投資數億元建設的冰淇淋永和工廠項目投產。盒馬、叮咚買菜也通過跨界聯名、代工等方式,利用渠道優勢推出冰淇淋自有品牌。
調研顯示,2023年我國現存冰淇淋相關企業2.88萬家。龍頭企業超常規發展。據了解,伊利冷飲營收從2020年的61.58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95.67億元;蒙牛冰淇淋業務從2020年的27.04億元,翻倍到2022年的56.524億元,兩家企業2022年冰淇淋營收均同比增長33%以上。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國內冰淇淋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同時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