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項目團隊施工紀實
2019年春,綠意盎然的時節,有一群人背著行囊從中建三局一公司的大本營武漢,來到張家港,為張家港智慧科學城的打造不斷貢獻中建力量,這樣一支年輕有活力的項目團隊從此扎根張家港,讓張家港智慧科學城的構想不斷豐滿,讓河道變公園、讓原野變學校,不斷佇立起一座座承載希望的建筑,他們就是來自中建三局一公司基礎公司的項目團隊。
張家港經開區生態環境提升及公共服務配套項目建設內容包含7個子項,涉及市政、水務、園林綠化、智能化、亮化、房建、鋼構等多種業態。其中南橫套河水務子項建設目標被定位為國內高新區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第一地標、國內高新區生態智慧型城市綠地建設典范、具有濃郁江南水鄉特色的科技智慧新城,戰略格局極高。
愛美,追求綠色環保之美
團隊中大多都是90后,這批平均年齡僅二十七八的年輕人們,永遠追趕時代最新的潮流,用最新奇的想法裝扮自己對未來的期待。他們熱愛美好,對于自己的工作成果,也有著更高的要求,不懈追求高質量之美、追求綠色環保之美是他們一貫的風格。
南橫套河道綜合整治及配套工程一期需對原河道疏浚、拓寬,涉及河底淤泥、濕土開挖大量外棄作業。若按正常開挖、裝車外棄施工工藝,運輸車輛“帶泥上路”會造成路面嚴重污染。為助力張家港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以及結合中建三局綠色建造制度,項目人員進行多次方案比選,結合淤泥資源化應用的理念,最終采用了“淤泥固化——土工膜袋脫水”工藝,有效的控制了土方運輸作業的污染難題,并將淤泥固化后運用到綠化種植土的供應中去,做到了促生產、保環境。
在綠色工藝方面,項目采用外購的工廠化預制構件,在成本降低的同時,大幅減少現場揚塵和噪音污染。在綠色設施設備方面,采用多種智能化設施,如國際學校采用智能環保型電梯、塔吊及照明設施,實現了節能降耗及智能監控。
愛崗,堅定敬業有為之志
在外人眼里,工地上的生活是枯燥且艱苦的。然而,在張家港項目人的眼里,這里處處都是生動的故事。
這里有一個“姚河長”。姚遠,橫套河子項負責人,因為負責河道工程,同事們便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姚河長”。張家港多雨汛期,而現場施工土方與天氣情況關聯緊密。姚遠組織現場工長編制進度計劃,制定晴雨表,做好各項防、排、截水措施,提前一個半月完成子項重要節點,在2020年5月15日順利完成了南橫套河一期河道工程完工驗收,實現完美履約。“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該做的事,爭分奪秒做好工程建設,就沒有過不去的溝坎、打不贏的硬仗。”這是姚遠常說的話。
用“外掛”carry全場的技術負責人管世玉也有很多豐富的經歷。管世玉,曾任張家港項目總工兼商務總監,在擔任項目技術負責人期間,管世玉面臨很多難題,甚至有些在他看來僅憑個人能力是無法勝任的。“我接過了擔子,運用了一切我可以運用的資源,甚至開啟了‘外掛’”,管世玉談到以前的經歷時,不無感觸的說到。當時,為了支撐體系的受力計算,他向母校老師請教,向設計院、勘察、監理、外部專家、業主尋求了大量支持,最后不僅解決了難題,還積累了包含國家專利、省級工法在內的十幾項科技成果,完善了對外確權所需要的支撐資料,同時與參建各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目前,張家港項目人才公寓已于2020年12月完成竣工驗收并于2021年3月正式開始試運營期。長安路一期、東福路一期、二期均已完工驗收,長安路二期即將交驗,通車在即。
在張家港項目建設后期,團隊成員趕赴鹽城市東臺市,進行何垛河先導區特色街區項目建設。在這里,他們秉承一貫熱忱,戰嚴寒排萬難,創造了10天施工864根預制方,22天完成1.5km熱力管道鋪設并順利供暖,40天建成一座鋼結構水中橋的記錄,60天內極速完工,工程建設速度得到了業主的高度認可。 如今,東臺何垛河項目已在收尾,蘇州智能制造創新港項目的號角已經吹響,他們開啟了新的征程……
愛心,勇擔奉獻社會之責
守好一方土,力盡一份責。3年間,張家港項目部的爭先青年、先進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用實際行動書寫初心,在華東大地上用志愿服務點亮城市文明之光。
目部承辦了由經開區(楊舍鎮)團委、經開區(楊舍鎮)錦繡社區團總支主辦的“與愛‘童’,樂學一‘夏’”愛心暑托班活動,針對留守兒童暑期“看護難”問題,通過提供“一站式”教育、活動和托管服務,幫助張家港市群眾子女度過一個安全、快樂、有意義的假期。
疫情面前,你我皆凡人。但總有一些人選擇了勇敢逆行,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的誠實善良、勇敢無畏。2020年1月25日,武漢市政府決定半個月之內再建一所“小湯山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由中建三局一公司牽頭建設。聽到消息,基礎公司副總經理兼華東經理部經理的段旭陽第一時間趕回武漢總部,擔任雷神山醫院項目基礎設施工程執行經理,他勇擔重難,帶頭沖鋒,負責場區總調度、施工組織等工作,工作期間施工平面組織思路清晰,施工組織科學有序,有力保障了各項施工任務的進行,一是緊急籌劃戰疫資源,通過人資、招采、設備、勞務系統摸排,迅速建立起勞務隊伍13家勞務工人1000余人、材料供應商13家、機械隊伍10家的戰疫儲備。二是迅速建立防疫體系,明確防疫流程,出臺進出場、現場辦公、食品安全等9個方面的管理指南,安排專人進行動態檢測,并通過各類渠道緊急籌集大量防疫物資,保障物資供給線。
為抗擊疫情,項目團隊成員在張家港市政府的號召下多次參與志愿服務活動。華東經理部領導班子成員李焱雄、項目經理周旋帶頭與張家港君臨新城小區住建部門一起,連夜搭建臨時采樣點、集裝箱板房,全體隊員連續作戰一天一夜,凌晨4點,順利完成采樣點電力搭建任務。凌晨5點半,張家港項目青年突擊隊的志愿者已經抵達各個核酸檢測點,有序開展測溫、查驗健康碼等工作。也因此,項目部先后榮獲張家港市“青年文明號”,張家港市“青年志愿者特殊貢獻獎”等榮譽。
認真栽種南橫套河畔的一草一木,仔細搭建學校樓房的一磚一瓦,用心運營人才公寓的一舉一動……項目團隊戰高溫、勇拼搏,堅決執行弘揚工匠精神,提高服務效能,打造精品工程,終于將最初的夢想照進了現實。秉懷對建筑行業之大“愛”,他們背負行囊,不忘初心再出發。未來,這支項目團隊將在創新EPC總包管理模式的道路上,持續打造精品工程,為江蘇提供更加優質服務。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