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強大互聯網基因的小米(01810.HK)與傳統制造業企業TCL集團(000100.SZ)的“牽手”備受關注。
近日,小米入股TCL集團的消息引發業內討論,雙方掌門人在各自微博上的發聲也引起了大量猜測。小米在TCL股東大會召開前一天入股,時機巧妙,有業內人士向藍鯨產經記者指出,這也許是TCL集團為推動重組,給股東和市場吃下的又一“定心丸”,而對于小米而言,TCL集團也將成為其“大家電”野心的得力助手。
雷軍“牽手”李東生,各取所需
2019年1月6日,TCL集團發布公告稱,截至1月4日,小米集團在二級市場購入TCL集團6516.88萬股,按照當天成交均價2.56元/股計算,小米耗資約1.7億元,占公司總股本的0.48%。值得一提的是,當天TCL集團的成交量不到8000萬股,小米當天貢獻了該公司八成的交易量。
TCL集團在公告中稱,雙方將開展在智能硬件與電子信息核心高端基礎器件一體化的聯合研發,創新下一代智能硬件中新型器件技術的應用,建立起核心、高端和基礎技術領域的相互合作或聯合投資,以此催生創新智能產品,不斷改善全球用戶的體驗和其交互方式。小米集團方面在核心高端基礎器件領域的基礎上,也愿意在公司資本層面進行多方位的戰略合作。
對于此次入股,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與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都通過個人微博發聲。李東生表示,TCL與小米戰略攜手,將通過產業協同、聯合研發,合力推動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雷軍則表示,入股TCL集團對小米繼續做大做強大家電業務有巨大幫助。此外,雷軍還表示,2019年將全面發力大家電產品。
而關于小米未來是否會繼續增持TCL集團股份以及為TCL集團提供資金支持,藍鯨產經記者聯系TCL集團和小米集團相關工作人員,但是截至發稿并未收到相關回復。
不過,在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看來,小米入股之外應該不會再加持資金支持。從兩位掌門人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李東生側重“制造業轉型升級”,而雷軍則更強調“有助于大家電業務”。劉步塵認為,雙方此番的合作“各懷目的”。
TCL拉小米入場,加速重組?
業內人士向藍鯨產經記者指出,小米入股TCL集團的時機非常巧妙。2018年12月,TCL集團曾發布公告稱,以李東生為核心的公司管理層和戰略投資人成立TCL控股,以47.6億元的對價受讓TCL集團的消費電子、家電等終端業務以及相關配套業務,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將聚焦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
也就是說,重組后的TCL集團將不再是家電企業,而是一家以旗下子公司華星光電為主體的半導體顯示(面板)企業。該重組方案發布后,關于該公司家電資產賤賣、豪賭面板產業風險大的質疑聲不斷。同時,TCL集團發布重組消息后的第一個交易日,便收得5.86%的較大跌幅。可見,資本市場對其決策尚沒有充足的信心。
2019年1月7日,TCL集團召開股東大會,上述備受爭議的資產重組方案獲得股東大會表決通過。而就在股東大會召開的前一天,小米便宣布入股TCL集團,這樣的巧合也引起業內猜想。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家電/IT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在接受藍鯨產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小米此時入股TCL集團,會為TCL集團重組帶來重大影響。在1月7日的股東大會中,李東生等人因為同時作為TCL控股的股東而不能參加投票,此時小股東的意見就非常重要。而小米此時成為TCL集團小股東,釋放出小米看好TCL集團重組的信號,對部分小股東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促進重組方案的通過。
“同時,在發布重組方案后,TCL集團股價下跌的情況下,小米入股TCL集團的行為也為TCL集團在資本市場贏得了一些信心。”梁振鵬說。
事實上,面對質疑,TCL集團為了推動重組、增強資本市場信心也是“煞費苦心”。發布重組方案后,李東生分別在2018年12月18日、19日及2019年1月3日三次增持上市公司的股份,累計增持860萬股,合計花費2111.2萬元。
此外,TCL集團還提前發布業績預告稱,若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經股東大會通過并實施完成,涉及標的資產2018年歸母凈利潤預計為2.5億元-3.5億元;重組后公司備考報表2018年歸母凈利潤預計為31.5億元-33.5億元,較2017年年報的歸母凈利潤26.6億元同比增長18%-26%。
在業內看來,與小米的合作使TCL集團進一步在資本市場獲取了信任,此外,小米也或許會成為TCL集團轉型的重要幫手。劉步塵告訴藍鯨產經記者,目前小米電視在市場中也有一定的占有率,對TCL集團來說,與小米合作便是多了一個可以幫助華星光電消化面板的潛在客戶。
梁振鵬則認為,小米作為帶有強大互聯網基因的企業,有利于TCL集團向移動互聯網學習、改造傳統制造業的戰略計劃,小米可以為TCL集團提供互聯網資源以及商業模式。
借力TCL,小米如何圓“大家電”夢
通過“牽手”,小米集團的大家電業務也借助TCL集團有了新的進展。近期,小米集團不斷推出空調、洗衣機等新品,逐步邁向大家電圈子。而事實上,自從小米進軍家電行業以來,目前做的最風生水起的就是電視業務。在樂視電視遭遇資金問題而衰退之后,小米儼然成為互聯網電視的代表,并通過價格戰對傳統電視品牌形成一定的競爭壓力。
梁振鵬告訴藍鯨產經記者,華星光電是一家液晶面板工廠,可以供應電視、手機需要的各種屏幕需求。而小米的電視、手機業務都需要采購大量顯示屏,與TCL集團合作為其提供了穩定的上游液晶面板資源。此外,小米集團的產品一直是找代工廠生產,而TCL集團有生產資源,可以為品牌商生產電視、洗衣機等消費電子產品,這樣小米集團就與實體制造業形成了緊密合作的關系。
然而,小米集團能否借助TCL集團實現其“大家電野心”還是未知。就目前小米集團最火的電視業務來說,就遭到不少消費者關于其產品分辨率低、運行慢的吐槽。
梁振鵬指出,小米電視走的是“低端低質低價”的路線,并靠這樣的商業模式來搶占市場。“同樣是32寸的電視,其他品牌分辨率較高,可以達到4K,而小米電視則僅到2K。此外,運行內存較低也使小米電視出現運行速度慢、時常卡頓的現象。”
在整個家電市場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的過程中,小米電視還能否繼續求得可持續發展?梁振鵬認為,小米把握住了消費兩極分化的趨勢,它沒有去做高端,而是把眼光放在兩極的另一端。“小米電視主要供應于出租屋、經濟連鎖酒店等,針對的主要是流動人群和年輕群體,抓住了他們在特定時期的特定需求,因此,小米電視仍具有一定的市場。”
“但小米的模式嚴重依賴代工廠,導致其成本增加,在商品售價構成中包含了支付給代工廠的利潤。”梁振鵬表示。
劉步塵也表示,小米一味堅持低價、超低價戰略,就是要顛覆既有家電行業格局,這其中就包括TCL這樣的傳統制造企業。從目前看,小米彩電做得風生水起,但空調則慘淡經營。小米做大家電,做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產品,概括而言是有希望,但難度大。“實際上,此前已經發生類似合作案例,2015年樂視入股TCL電子,但結果并不好。”
藍鯨產經記者查詢資料獲悉,2015年,樂視通過全資子公司樂視致新以18.75億元人民幣入股TCL多媒體(后更名為“TCL電子”),持有20%的股份,成為后者第二大股東。
業內人士向藍鯨產經記者直言,如今,隨著樂視帝國的崩塌,樂視電視已經在市場銷聲匿跡,雖然小米與樂視情況不同,但此次能否成功借力TCL構建其大家電帝國,仍然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