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天津共有14家單位入選。
按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文化和旅游部認定445家單位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天津共有14家單位入選。包括秧歌(西碼頭百忍京秧歌高蹺)的保護單位天津市紅橋區文化館、單弦牌子曲(含岔曲)的保護單位天津市曲藝團、花毽(穆氏花毽)的保護單位天津市北辰區天穆鎮天穆村民委員會、無極拳的保護單位天津市東麗區武術協會、登桿(大六分村登桿)的保護單位天津市靜海區臺頭鎮大六分村村民委員會、飛叉(永良飛叉)的保護單位天津市武清區文化館、面人(天津面塑)的保護單位天津市河西區文化館(天津市河西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釀醋技藝(獨流老醋釀造技藝)的保護單位天津市天立獨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劇裝戲具制作技藝(戲劇靴子制作技藝)的保護單位天津市河東區文化館、裝裱修復技藝(天津古籍修復技藝)的保護單位天津圖書館(天津市古籍保護中心)、葫蘆制作技藝(天津葫蘆制作技藝)的保護單位葫蘆廬(天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中醫診療法(津沽臟腑推拿)的保護單位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傳統制劑方法(達仁堂牛黃清心丸制作技藝)的保護單位天津中新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醫傳統制劑方法(宏仁堂紫雪散傳統制作技藝)的保護單位天津宏仁堂藥業有限公司。(記者 張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