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泰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潘鏡羽、包向明等共同研發的一種裝配式污水處理系統及其工藝,拿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專利證書。在泰源環保,由產業工人組成的技術團隊已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去年該企業成功躋身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產業工人立足本職練“絕活”,身懷絕技作貢獻,成為企業發展主力軍,這背后離不開宜興市推進多年的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產業工人是工人階級中發揮支撐作用的主體力量,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不僅可以滿足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保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宜興市產改工作堅持創新發展思維,瞄準產業工人實際需求,聚焦思想引領、建功立業、素質提升、地位提高、隊伍壯大目標,致力于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產業工人隊伍;同時,瞄準宜興本土特色,在陶瓷、線纜、環保三大行業中打造小微企業產改樣本。
目前,宜興市基本建成縱向到底、點面結合的立體化產改試點體系,已培育省級產改試點單位2家、無錫市級產改試點單位8家、宜興市級產改試點單位44家、鎮(街道)級產改試點單位114家,產改工作呈現出蹄疾步穩的良好態勢。
技能是衡量產業工人能力的要素,幫助產業工人實現技能提升是產改始終如一的目標。為了將產改落實到職業素質提升行動中,宜興市積極完善校企雙主體合作育人機制。同時,一批產業工人賦能成長實訓基地、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產業學院等平臺陣地,如雨后春筍般落戶各大企業、園區產改指導站,形成“產、學、研、練”一體化賦能鏈,幫助越來越多的產業工人實現“強筋壯骨”。
據統計,2023年1月至4月,全市共發放技能提升補貼38.75萬元,新增省級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8家,新增技能人才324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02人。
將技能要素寫入企業薪酬激勵合同,以“能級工資”充實工資單,讓產業工人技能提升更有奔頭。36歲的顧磊大學畢業后,就進入江蘇國信協聯能源有限公司工作。企業專門為產業工人技能成長設置的全鏈條培訓機制,成了顧磊從熱工技術學徒到檢修部技術管理骨干的成才沃土。如今,顧磊不僅是企業里有口皆碑的技術能手,也是宜興市機械維修領域的青年骨干,先后獲評“無錫市青年工匠”“宜興市技術能手”“宜興工匠”等。“從進企業第一天起,培訓就成為我個人發展中的核心環節,從車間到辦公樓,都是錘煉技能的訓練場。”他說。
近年來,國信協聯為全公司1500余名技術工人架起了全面的成長平臺,企業每年用于激勵員工的培訓費用超500萬元。此外,公司還成立技師學院,在為員工每年進修提供平臺的同時,在企業內部開展高技能人才評聘活動,其中被聘為卓越技師的,每年可額外獲得企業技師補貼3萬元。目前,企業已有300多人取得了不同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
產業工人幸福感和獲得感越來越強,背后離不開良好的職業生態環境。在各級工會指導下,宜興市越來越多的企業有了關愛職工健康成長、提升職工生活品質的“工字號”陣地。
“我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在公司內部系統的‘問題墻回音壁’留了言,沒想到竟然引起了公司的重視。”說到企業專門為員工開辟的電子信箱,無錫市明珠電纜有限公司拉絲車間技術工人何師傅感觸很深。何師傅是外來務工人員,因兒子身患殘疾,多年來何師傅的妻子全職在家照顧孩子,長期的治療費用讓何師傅家庭經濟困難。企業工會通過電子信箱得知他的難處后,不僅在企業內部為其妻子安排了后勤崗位,還免費為他申請了員工家庭房,方便夫妻倆照顧孩子。
在明珠電纜,職工可通過線上線下信箱、談心會等多種渠道參與企業民主管理,不論是福利待遇、績效考核、食堂伙食,還是經營決策、公司發展,員工都可提出意見建議。僅去年,企業就收集到事關全體職工的問題建議56條,經過工作小組逐條落實,一一改進,極大提升了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熱情。而在江蘇小太陽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為了給產業工人營造家的溫暖,近5年來,企業累計投入500萬元,用于優化生產、文娛環境。
此外,市總工會積極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工會送法進企業、新就業形態群體送健康關愛等一批特色服務,健全困難職工家庭常態化幫扶機制,形成企業、社會、政府三位一體的人才“引育留”生態圈,推動產業工人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來源:宜興市融媒體中心 編輯/張泉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