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徐州將進入主汛期。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汛期徐州總降水量較常年偏多。為迎戰主汛期,徐州職能部門積極準備。
積水點治理 已完工109項
(資料圖片)
6月19日,云龍區九七醫院及香山花園積水點治理工程現場,工人正在進行鋼筋加工,用于建設雨水泵站,還有工人進行回填和道路恢復。
“以往雨下得急了,小區就淹,希望通過治理,讓我們今年不再蹚水。”香山花園居民胡女士說。
這里以前為何受淹?經過分析論證,原因浮出水面。
“一是該片區地勢偏低,二是香山路北側淮海路截洪設施沒有完善,部分山洪水進入醫院內部加劇院內積水,三是排水管網管徑偏小,四是香山花園東側排水管涵及內部管線現狀破損、淤積嚴重。”工程負責人說。
對此,施工方完善設計,修復小區內破損的管網,于香山花園東門處增加一道截水溝,向西接入香山花園東側排水涵洞內,并在小區內部東南角處修建一座雨水泵站及閘門井,將雨水抽排至銅山路排水管網。
“同時在康莊路東側新建管徑為800毫米的雨水管道,和香山花園內部新建管徑為1000毫米雨水管道,連通到雨水泵站,并且在香山花園內部增設雨水口。目前工程整體進度70%,預計6月底完工。”該負責人介紹。
截至目前,《徐州市區積水點治理實施方案》排定的175項工程已完工109項,其中2022年33項全部完成,2023年度123項工程已完成76項、47項正加快推進,6月底前110項可發揮效用,力爭今年主汛期前80%以上的治理工程發揮效用。
防汛儲備 物資就位加強演練
備戰防汛,物資和人員保障是重中之重。
在市防汛物資儲備倉庫現場,編織袋、土工布等防汛物資已全部就位。目前縣(市、區)儲備三袋(編織袋、麻袋、防汛專用袋)415萬只、土工布35萬平方米、塊石5.2萬噸,確保重大險情快速反應、有序應對。
一旁蓄勢待發的移動泵車格外搶眼。市水務局供排水管理中心物資管理科科長陳松貴介紹,去年年底中心新增3臺流量超過2000立方米/時的搶險泵車,大大提升了抽排水效率。
“目前中心現有移動泵車6輛,拖車式泵車4輛。”陳松貴表示,“汛期到達前,我們就已經做好了防汛物資的保養。同時搶險巡查隊伍24小時值班,保證人員、車輛能夠隨時拉得出、打得響。”
及早謀劃、積極備戰。記者從市水務局了解到,為了打好“防汛戰”,徐州于5月組織開展2023年軍地聯合防汛搶險演練。來自徐州軍分區、各縣(市、區)及市直相關單位共100名搶險隊員圍繞滲水險情搶護、管涌險情搶護、漏洞險情搶護、漫溢險情搶護、機泵排澇、水上救護與救援、決口險情搶護等七大類10個科目現場演示操作,逐一進行演練。
同時,全市各地紛紛針對實際情況開展實操演練,應急處置強降水過程中發生的各類突發情況,全面做好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的各項準備。
排澇泵站 擁有“智慧大腦”
“目前水位為5.294米……”民祥路上,工作人員正操作雷達水位計和數據傳輸設備,將探頭放入井內,通過手機操作就可查看水位。
雷達水位計是一款高精度雷達式水位測量儀表,具有高穩健性,不受噪聲等自然干擾源影響,測量結果更加精確穩定。利用雷達水位計提供的遠程監測功能,實現了對排水管道水位的實時監測和數據傳輸,坐在電腦前就能監測到各個主干管的水位。
“目前雷達水位計正處于調試階段,它主要是檢測主干管網的水位、流速,來判斷管網是否通暢,我們今年智能化工程準備安裝100多個雷達水位計檢測點。”市水務局供排水管理中心閘站運行調度科科長王明功介紹。
在供排水管理中心閘站調度室內,工作人員輕點鼠標,大屏幕便可跳轉各泵站查看運轉情況,自動化監控系統讓排澇泵站擁有了“智慧大腦”,有效提升防洪排澇運行管理信息化能力。
“我們對智能化工程加快推進,目前立交橋、泵站、水閘的監控設備能夠投入使用,水閘的遠程控制基本上能夠滿足運行需要,管網的流速、水位監測也將在汛期發揮重要作用。”王明功告訴記者,目前運行調度科擔負著市區53座雨污水泵站、102孔閘門的調度運行管理。進入汛期以來,工作人員已開啟24小時值班狀態,遠程監控各閘站,密切關注雨情。
按照“管通、管暢、管凈”原則,徐州汛前全面開展防汛路段信息排查、排水設施安全運行檢查等工作,抓牢重點區域排水和薄弱環節防范。自去年底以來,市區兩級累計清淤管網1660公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