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全國百強區第八!
在8月8日公布的“2023賽迪百強區”榜單上,蘇州市吳江區排名全國第八、江蘇第一,全國排名比去年攀升一位。自2021年連升兩位進入全國百強區前十以來,吳江在三年時間里全國排名連續攀升四位,穩居全國百強區第一方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也意味著,在經濟實力、增長動力、內生支撐、區域能級和共享發展等方面,吳江繼續保持著高質量發展勢頭。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吳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31.9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6.06億元。
踐行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改革釋放澎湃動能
2022年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三周年。
在這個“家門口最大的歷史機遇”上,吳江被賦予了生態優勢轉化新標桿、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一體化制度創新試驗田、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范的戰略定位,作為“先手棋”和“突破口”,扛起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最前沿的歷史使命。
7月31日,滬蘇湖鐵路盛澤站混凝土主體結構封頂。(王子緣攝)
一體化示范區三周年建設成果獲國家發改委“成績斐然、亮點紛呈、成效顯著”的高度肯定。以“軌道上的長三角”為例,2022年,滬蘇湖高鐵全面進入架梁建設階段,通蘇嘉甬高鐵、滬蘇嘉城際鐵路、蘇州南站樞紐及集疏運系統、盛澤站配套工程開工建設。吳江還聚焦“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深化一體化制度創新,推動“跨界聯合河長制”在多地實施和復制推廣。
吳江率先探索的“工業生態‘數字管理’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獲評“中國改革2021年度縣級特別案例”,“商事制度改革”等5項工作獲省落實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顯地方激勵表彰。開展“長三角示范區(吳江片區)高質量發展建設用地規模周轉池”試點也獲得各方好評。
深化“放管服”改革之后,在吳江開辦企業半天辦結比例達88%。吳江還在全省率先構建區鎮村三級“刷臉可辦”服務體系,全年近1/3的新拿地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優越的營商環境讓吳江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2022年,吳江新增市場主體2.98萬家,累計達26萬家。
聚焦示范區“五大經濟”,吳江堅持以項目化推動一體化,以一體化推動高質量,加快推進恒力國際新材料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與上港集團合作建設現代供應鏈產業園,一體構筑以公路、鐵路、港口為支撐的現代供應鏈體系。
此外,吳江緊扣環太湖科創圈、吳淞江科創帶戰略機遇構建嶄新布局,以“新中心、新產業、新江南”為定位,全力將太湖新城建設成具有蘇州標識性的城市高端功能區和新時代典范城區。
聚焦實體經濟,催生第四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吳江靠實體經濟起家,也始終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2022年,吳江106家新材料企業合計實現工業產值1078億元,同比增長4.4%。經過多年努力,吳江誕生了繼電子信息、絲綢紡織、裝備制造之后的第四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新材料,實體經濟實力再次躍升。
澳盛科技車間。(資料圖)
在新材料產業集群培育過程中,類似澳盛科技、凱倫股份這樣的“隱形冠軍”悄然問世。以澳盛科技為例,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不僅在碳纖維復合材料上有獨特優勢,還在軌交、裝備等領域開展了前瞻性研究,實力不容小覷,發展后勁十足。
吳江的最大優勢在民營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也來自民營經濟。2022年,吳江作為全省民營經濟“領頭羊”的優勢再次得到鞏固。恒力、盛虹再度上榜“世界500強”,亨通等4家企業上榜“中國500強”,通鼎等6家企業上榜“中國民企500強”。在不久前公布的2023《財富》世界500強最新排名中,盛虹較上一年度躍升了19位,以年度營業額612.51億美元排名第222位。
2022年,位于盛澤鎮的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中試基地投用,江蘇省海洋信息技術與裝備創新中心成為全市第二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邁為股份獲評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這是吳江第1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技術中心數量列全國區縣首位。
數字經濟是新賽道,推動數實融合是制造業升級必由之路。2022年,吳江全力打造長三角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基地,長三角示范區(吳江)算力調度中心項目落地,“智改數轉”實現規上企業全覆蓋,新增省級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2家、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3個、智能工廠3家、智能車間19家,獲評全國工業互聯網推動數字化創新領先城區,入選省首批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地區。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共建共享品質生活高地
市民在萬公堤景區游玩。(全成攝)
到東太湖生態園走走,去萬公堤景區逛逛,在閱湖臺邊上欣賞美麗夜景……如今,生活在吳江,就好像生活在一個花園城市里。“樂居在吳江”,不僅是一句漂亮的廣告語,也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吳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拓展公共服務,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區百姓。2022年,吳江民生支出204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超過82%。
最能體現獲得感的是老百姓的收入。統計顯示,2022年吳江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7.95萬元、4.34萬元,增長3.6%、5.7%,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同時,還發放困難人員救助金、物價上漲動態補貼超1億元。
教育和醫療是民生熱點,也是公眾關注的焦點。2022年,吳江完成新建學校8所、改擴建4所,新增學位7000個,進一步滿足了吳江市民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首個以“未來”命名的大學校區——蘇州大學未來校區正式開學,333位未來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大二學生入住。此外,汾湖高級中學晉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吳江還推進區中醫醫院異地新建項目,并新改擴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全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率超96%,同時實現赴上海就醫醫保免備案不降比例直接結算。
在2022年群眾安全感測評中,吳江列全省縣(市、區)首位,成績來之不易。吳江在全國率先建立區域一體化行政執法協同機制,還獲評全省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暨指揮中心建設先進單位。去年,吳江大力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大灶”和“百日攻堅”行動,累計排查企業、重點場所24.6萬家次,整治風險隱患1.48萬個,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53.8%和80.8%。 (來源:吳江區融媒體中心 編輯/俞思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