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那年,我第一次完成了獻血。后來每年都會獻血……”家住邗江區邗上街道紫陽苑小區的王偉是個不折不扣的“獻血達人”——從2005年到2023年的18年里,他獻全血4次共1400毫升、成分血65次共129個治療量。一般來說,一個體重50公斤左右的人體內約有4000毫升血液。這樣算來,王偉相當于獻出了“4個自己”。
(相關資料圖)
王偉展示獻血證。
他有一個獻血“生物鐘”
“我在36歲時考貨車駕照,那一年是2005年。駕培課上有個紅十字會急救知識授課環節,宣傳了無償獻血。”這堂課,讓王偉了解到“獻血能救助他人生命”,心善的王偉后來去到邗江路大潤發超市獻血屋,獻上了200毫升的全血,當時還是瞞著家人的。
剛開始一兩年,王偉每年至少捐獻一次全血。后來,得知還可捐獻“成分血”,于是他便成了揚州市中心血站的“熟人”:從2010年至今,平均每年都要去獻個四五次成分血,2020年獻出8次成分血。
因為獻血,王偉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還加入了揚州市無償獻血志愿者的微信群,微信群內有300多人,都是多次捐獻成分血的志愿者,其中年齡最大的已有60多歲,最小的20多歲。群內的獻血志愿者有時還線下聚會,大家暢談獻血救人的獲得感,很是溫暖。今年55歲的王偉有個特殊的“生物鐘”,每到固定時間就會“響起”,提醒他去無償獻血。
一般來說,一個體重50公斤左右的人體內約有4000毫升血液,截至目前,王偉獻血14400毫升,相當于獻出了“4個自己”。2020年,王偉獲得了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榮譽。
王偉的獲獎證書。
“樂于助人”的好家風
在王偉的記憶中,父母就樂于助人,“我家在農村莊臺,我父親是瓦匠出身,我還記得鄰居家砌房造屋沒有建材,父親多方幫助籌集,跑前跑后,不要一分跑腿費。”
“樂于助人,不要回報”八字家風讓王偉銘記在心,他身體力行踐行好家風,王偉當貨車司機時經常各地出車,返回揚州的途中經常會遇到有人沒趕上車回揚州,王偉都會主動停車讓他們免費搭自己的“順風車”,讓著急趕路的陌生人心生感動。
這些年來,王偉在堅持無償獻血的同時,還成為了社區網格員。“居民們非常相信我,遇到什么事都愿意跟我講!”王偉自豪地說。2021年8月,王偉主動參加了社區防疫志愿服務工作,志愿服務結束后他便主動報名加入了馮莊社區微網格員的隊伍,并在2022年正式成為紫陽苑第10網格的專職網格員,不計回報為居民服務。
網格內居民對王偉的贊許。 趙磊 攝
為民服務的“網格員”
居民們喜歡王偉,是因為他像家人一樣關心著網格里的每一位居民,幫助鄰里解決了很多實際的生活困難。
網格內紫陽苑3棟101的居民王福金家里水管壞了,王偉在入戶時了解到這種狀況,主動上門為這位居民服務,最終幫助修好水管;7月揚州大暴雨,5棟401住戶人在外市,家中窗戶未關導致雨水倒灌并造成地板滲水到樓下,王偉得知后立馬趕到現場,并冒著風險從窗戶翻入居民家中,清理積水……這類事情還有很多,網格內的誰家發生什么事情,只要找到王偉,他都會馬上趕到現場解決問題。
王偉的微信里“網格居民好友”有180多人,甚至還有其他網格內的居民聽聞他的熱心腸后主動加他好友尋求幫助。王偉現在每天有在小區溜達的習慣,看看消防栓內設施是否完備,和居民聊聊家常,看看居民有什么訴求或住戶情況有無變化,算下來,王偉每天的微信步數超1萬步。
王偉2021年獲得馮莊社區優秀樓棟長、2022年獲得馮莊社區優秀網格員榮譽稱號。
“不論是獻血,還是從事網格員工作,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快樂自己,當我幫助別人時,別人的心里會感到溫暖,而我的心中也同樣感到安慰!”王偉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