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想要了解一條河道的水質情況,只需把樣品放入智慧水質監測實驗室開啟的監測設備中,系統就能自動生成一份含有21個監測指標的詳細水質報告。
8月19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全省首座區縣級智慧水質監測實驗室在無錫市生態環境監測監控中心新吳分中心投用。該實驗室實現了水質多參數全自動化、批量化和無人值守監測,日檢測能力可達300個樣品,是傳統手工檢測效率的5—10倍。
據了解,該實驗室24小時不間斷分析可完成不少于300個水樣,相當于一座中等規模實驗室20名技術人員一天手工分析工作量。這破解了環境監測人員少、工作量激增以及信息系統迭代能力弱等難題,在保證數據質量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監測工作效率。為保障水質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實驗室系統還自帶多種質控樣品測試功能,包括空白樣、平行樣、標樣、加標樣,能智能判定樣品監測數據是否合格。
(《零距離》記者/盧井霞 編輯/蔣婕)
標簽: